词条 | 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丛书名: 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作者: 杨彩霞 平装: 261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300084022 条形码: 9787300084022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1.8 cm 商品重量: 340 g ASIN: B00116P9TY 内容简介目前,对基督教文化的研究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学者的兴趣和重视,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拓展。但从文学与宗教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力度尚显不足。以中国文论作为研究的参照系,可以使我们跳出“此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一种异质文化的眼光来关照西方文学与嫉妒教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从而力图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和新的评估。 编辑推荐目前,对基督教文化的研究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学者的兴趣和重视,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拓展。但从文学与宗教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力度尚显不足。以中国文论作为研究的参照系,可以使我们跳出“此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一种异质文化的眼光来关照西方文学与嫉妒教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从而力图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和新的评估。 目录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导论:基督教文化与欧美文学的渊源关系 第一章 20世纪美国文学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20世纪美国文学创作的背景透视 (一)影响美国文学创作的社会因素 (二)神学关注在美国文学创作中的渗透 (三)文学批评的圣经传统视角 第二节 圣经传统与20世纪美国文学关系概论 第二章 威廉·福克纳创作中体现的基督教视角与圣经文学传统 第一节 威廉·福克纳与南方清教主义传统 第二节 威廉·福克纳创作中的基督教视角:文本中的圣经文学传统 (一)《喧哗与骚动》的基督教视角 (二)《押沙龙,押沙龙!》的基督教视角 第三节 威廉·福克纳其他作品中对圣经传统的运用 第三章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圣经思想与文学传统概述 第一节 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圣经母题的再现 第二节 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对圣经叙事结构的援引和变异 第三节 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圣经意象和象征的表现 第四节 威廉·福克纳的基督原型人物和反讽结构 第四章 约翰·斯坦贝克创作中体现的基督教视角与圣经文学传统 第一节 约翰·斯坦贝克与基督教文化传统 (一)塑造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二)基督教思想对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约翰·斯坦贝克创作中的基督教视角:文本中的圣经文学传统 (一)《愤怒的葡萄》的基督教视角 (二)《伊甸之东》的基督教视角 第三节 约翰·斯坦贝克其他作品中体现的基督教视角——以《致一位未知的神》为例 第五章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圣经思想与文学传统概述 第一节 约翰·斯坦贝克创作中的圣经母题 第二节 约翰·斯坦贝克创作中借用的圣经结构 第三节 约翰·斯坦贝克的基督式人物形象和意象表现 第四节 约翰·斯坦贝克创作中运用的反讽手法 第六章 威廉·福克纳与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比较:一个基督教视角 结语 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的同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威廉·福克纳年表 附录二 约翰·斯坦贝克年表 文摘文学批评的作用就是从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语言逻辑、价值趋向、理性思考、欣赏层面等不同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个方位的剖析和评判,它自然难以逃脱渗透到社会文化内部的基督教思想的作用和影响。究其根源,文论家们在评析文学作品时,总是难免受到特定文化因素的制约,也更难劈开文学作品里的宗教内容。罗伯特·巴思曾引用1957年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研究所的《文学与信仰》来说明信仰在文学批评中的发挥作用,他说:“既然文学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那么诗人的信仰便是其是个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成为批评家注意的重要对象。如果现代文学不仅仅是‘纯诗歌’,而且确实特别注重宗教和神学价值观的话,那么批评必须准备好来应付这样一个宗教价值结构。”巴思的这一评判特别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注重信仰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宗教信仰是文学批评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分析视角。而且,“在《宗教与文学》(1935)一文里,T.S.爱略特根据以下设想建议批评中应用基督教伦理和神学标准: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一种道德影响;对于基督教读者而言,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会代表基督教价值观。爱略特不应该把基督教标准作为绝对的东西,而是应该接着说,对于印度教、佛教或者穆罕默德的读者而言,最伟大的文学反映他们自己信仰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之上,把世界是做一个世界的读者会认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伟大文学是那些包含所有伟大宗教共有的价值观的作品。”从这一角度看,对于文学文本的剖析,宗教和神学价值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不失为一个极其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