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世纪的书:百年来的作家、观念及文学
释义

作者:无 译者:朱孟勋/等

ISBN:10位[7108015528] 13位[978710801552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899-12

定价:¥68.00 元

内容提要

《20世纪的书》摘自《纽约时报书评》上对书籍及作者的最佳评论。《纽约时报书评》是美国读者最多的文艺期刊,本书依编年体例,摘录从1896年到1997年的书评作品,带领读者踏上一个世纪的文化旅程,勾勒出当代重要作家及思想家最令人难忘的图像。将一个世纪的书评编列成册时,我们试图展现这种变化,但此处必须强调,本书并不是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学史,甚至不是完全可靠的指标,不见得能反映品味或批评声誉的起起伏伏,或是文学市场的角色。有些好书及重要著作不受初期的《书评》青睐,有些书的重要性可能被夸大。你必须小心详读。

编辑推荐

书评者和作者一样名闻遐迩:尤多拉·韦尔蒂讨论怀特的《夏洛特的网》,约翰·厄普代克评塞林格的《弗兰妮与卓埃》,奥登激赏托尔金的《魔戒团》等等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除了对前瞻性书籍的重量级书评外,本书还包含数项特色,足以让所有读者开怀;

·随笔——

包含爱丽丝·托克拉斯回想爵士时代的巴黎,苏斯博士笑谈儿童的幽默感。

·初步印象——

包含对名家的初次书评,如弗吉妮亚·伍尔夫、乔治·奥威尔、达希尔·哈米特、索尔·贝娄、佛兰纳莉·奥康诺、德瑞克·沃尔科特。

·访谈——

可以听到威拉·凯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及诺曼·梅勒的声音,清晰有力。

·来函——

不乏敏锐而意外的洞见,如艾伦·格林斯潘热切为艾恩·兰德辩护,威廉·曼彻斯特回忆门肯对美国语言的贡献。

·编辑选书——

从1972年开始,一直到1997年为止,反映出我们文学品味的变化。

目录

导言

查尔斯·麦格拉斯

1897~1919

书评:亨利·詹姆斯,《波音顿的珍藏品》

1897年2月20日

哎呀!:威尔斯,《隐身人》

1897年12月25日

书评:约瑟夫·康拉德,《吉姆老爷》

1900年12月1日

访谈:爱弥尔·左拉

1901年4月27日

来函:约瑟夫·康拉德

1901年8月24日

书评:杜·波伊斯,《黑人的灵魂》

1903年4月25日

哎呀!:亨利·詹姆斯,《金碗》

1904年11月26日

书评:海伦·凯勒,《我的生命故事》

1903年3月21日

来函:杰克·伦敦

1905年9月2日

书评:厄普顿·辛克莱,《屠场)

IWh年3月3日

哎呀!: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

1907年5月25日

哎呀!: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

1908年7月18日

初步印象: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中的风声)

1908年10月24日

初步印象: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与罗伯特·巴登鲍威尔爵士,《美国童子军》

1910年9月24日

哎呀!:福斯特,《霍华德庄园》

1911年2月19日

书评:菲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1912年6月30日

哎呀!:威拉·赛伯特·凯瑟,《哦,拓荒者们!》

1913年9月14日

书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1913年9月21日

书评:安东·契诃夫,《俄罗斯生活故事》

1914年6月7日

初步印象: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人猿泰山》

1914年7月5日

书评:罗伯特·弗罗斯特,《波士顿之北》

1915年5月16日

初步印象:卡尔·荣格,《潜意识心理学》

1916年5月21日

书评: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1918年10月27日

书评: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

1919年4月27日

1920年代

书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通论》

1920年8月8日

哎呀!:弗吉妮亚·伍尔夫,《远航》

1920年6月13日

书评:伊迪丝·华顿,《天真的时代》

1920年10月17日

初步印象:阿加莎·克里斯蒂,《斯泰尔的神秘事件》

1920年12月26日

书评: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

书摘

本书是作者托马斯·沃尔夫37岁去世前两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此更具悲剧性。沃尔夫死后第一本出版的小说《罗网与磐石》(The Web and the Rock)于去年问世时,世人心存疑问:这位美国当代前途最看好的创作者,是否能将其天才和潜力展现无遗。在评论《罗网与磐石》一书时,我表达以上的疑问。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根据,但这本《你不可能再回家》一出版,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如果沃尔夫还在人世,必定是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沃尔夫的其他作品也有若干地方与此书同样精彩,但是此书仍在其他作品之上,因为作者忠实呈现自我、迈向艺术巅峰、传达深刻哲理。沃尔夫的消逝是美国文坛一大损失:

像沃尔夫其他的小说一样,本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沃尔夫相信伟大而不朽的作品必定是出自作者亲身的生活经历。他举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作为此信念的一大证明。此言确实不虚,我也无法否定。但沃尔夫的情形是,他一度似乎无法获得把自己超然于所观察世界之外的力量,无法获得借此达到跻身伟大小说家之林的共通性客观力量。沃尔夫死前相信他已经赢得此能力,此书证实了他的信念。

本书的书名是取自《罗网与磐石》最后一句话。对沃尔夫而言,此举有多重暗示。“在某一方面,”他说到书中他的化身乔治·韦伯:“他的话总结了所有他学过的东西。”最后的结论当然是人必须向前行,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不管我们多么喜爱的事物,都不可能重头来过。本书是沃尔夫的亲身见证,适用性却超越了个人,全世界的人都可当作一个整体。我们已经走到某件事的终点,甚至是许多事的终点,但是却不能回头,必须勇往直前。“我相信我们在美国迷失,但我相信有人会找到我们。”

《你不可能再回家》开场时,乔治·韦伯即将出版第一本小说(《天使望故乡》(Look Homeward,Angel)于1929年11月出版)。故事结尾是描述他到他最喜爱的德国访问,惊愕地发现一股强大的邪恶势力与腐败已经入侵世界,如果人类再这么自负与自由,必然会遭到毁灭。本书对美国人的生活作了深刻而广泛的描述,清楚刻画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纽约。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绘的情景,在此书中完整呈现。透过许多暗示,该书的宗旨和预警一一真实呈现。

不管是偶发事件还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沃尔夫对场景的描述有一流的功力,例如杰克一家人的聚会和公园大道大厦随后发生的火灾(一连串的场景完全揭露这一时期的社会原形),他都作了翔实而生动的描写。没有铁路之旅的描述,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