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谷垴村 |
释义 | 包谷垴村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地处包谷垴乡东边,距包谷垴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乡道路为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44公里。东邻红箐村,南邻洼落村,西邻鲁甸龙头山乡,北邻青山村。辖新发、小营等32个村民小组;海拔1820米,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辖3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90户,其中农业人口3920人,劳动力17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14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为主。 中文名称:包谷垴村 行政区类别:乡村 所属地区:云南省昭通市 面积:39.6平方公里 人口:3920人(2010年)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5℃ 自然资源到2011年底,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953亩(田541亩,地3412亩),人均耕地1.01亩,主要种植包谷、洋芋、水稻、荞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153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53.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9亩,主要种植核桃、花椒、桑等经济林果;草地16600亩;荒山荒地21755亩,其他面积5549亩;有铜等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11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通路,无路灯;全村有567户通自来水,有185户饮用井水,有13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6%)。有1500户通电,有16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8%和6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6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18户(分别占总数的52%和47%);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3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866亩,有效灌溉率为7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24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7亩。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建有小水窖413口。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该村到2011年底,有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3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5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288万元,占总收入的44%(年内出栏肉猪1462头,肉牛89头,肉羊264头);林业收入79万元,占总收入的12%;第二、三产业收入73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37万元,占总收入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50人(占劳动力的25%),在云南省内务工240人,到省外务工250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巧家县;该村正在发展核桃、花椒、酿酒、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人口卫生截止2011年底,该村有农户1500户,乡村人口4523人,其中男性2490人,女性2033人。其中农业人口3920人,劳动力178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901人、彝族19人。 到2011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17人,参合率82%;享受低保40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文化教育截至2011年底,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拥有教师24人,在校学生463人,距离乡中学0.5公里。截止2009年,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63人,其中小学生327人,中学生136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5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95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6350元(人均1.62元),一事一议筹劳2481元(劳均1.39元)。有固定资产8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救济补助、低保对象、党员救济。 基层组织该村截止2011年,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8人,其中男党员60人、女党员8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32等个村民小组,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5人。 新农村建设2009年以来,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153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文化教育教落后、人畜饮水较困难、医疗卫生水平不高;发展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