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榜样教育法 |
释义 | 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任务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定义所谓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任务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榜样教育法对党建设的意义榜样教育法,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法。从历史经验看,榜样教育法是唤起人们巨大的革命热情、激励人们无私奉献、鼓舞人们斗志的最普及、最见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部分人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榜样教育法已经过时了。这是完全错误的。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发现和树立了一大批新时期的英雄模范,这些英雄模范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必须加深对榜样教育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榜样教育法。开展榜样教育法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经验来看,古今中外都重视榜样教育由于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 “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 榜样教育法是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保家卫国是时代精神的主流,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是革命时代的英雄楷模。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创业是时代精神的支柱,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等榜样的事迹广为传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孔繁森、李素丽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徐洪刚等见义勇为的精神,都是时代的需要。 榜样教育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教育方法。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法国的“战争枭雄”拿破仑、俄国的女英雄卓娅等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倡导的英雄榜样。榜样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它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进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从心理角度看,大学生神经过程趋于平衡,他们精力充沛,易激动甚至于失眠。因第二信号系统发展到高峰期而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使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他们情绪丰富但不稳定,有强烈的两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总把较新鲜或者符合自己观点的书籍视为真理。他们开始关心社会发展,有独立见解各意向,但由于阅历浅,对事物认识轻率,片面。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愿敞开心扉,但内心又非常渴望交流。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的变化等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地、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在多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大学生会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迷茫和消沉。 因此,榜样教育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内心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它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比青少年更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跟着学,跟着走,这样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榜样教育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大学生逐步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创造向榜样学习的氛围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而不是由文字 “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要重在实行。”陶行知说“我们要在‘事’上指导学生去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该怎么做,学生就应该怎么去修养,先生就应该怎么去指导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大学生有时表现为道德认识还不坚定,道德情感也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容易出现“说到做不到”的言行脱节的现象,更需要强化他们的行为训练。例如,我们在教育大学生要孝敬父母时,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孝敬父母,真正做到向榜样学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榜样孝敬父母的精神实质化为自己的行动。 大学生通过学习,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意志行为的自控能力需进一步发展,学习榜样可能不能坚持,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道德情境,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提二)教育者要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教师应严于律己,处处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当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教师应带头不做。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教师更应该主动向榜样学习,理会榜样的精神实质,一言一行均向榜样靠近。 “教育者身体力行,有利于树立威信和对受教育者的潜移默化”。原苏联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一书中说:“教育者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我们不仅“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具师表作用,还要求家长和社会所有成年人以模范行为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以汇成巨大的教育力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