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帮洲街道 |
释义 | 概况帮洲街道位于台江区西南部,南临闽江,东隔双杭街道的大庙路,东南隔河与苍霞街道的大公路相望,北邻义洲街道的河下街。白马河横贯地区的中心。土地面积0.38平方公里。办事处成立于1955年11月,处址在宫左社14号。至1990年,辖长寿、同德、龙洲、万侯、宫前、后田、三保、竹林8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5714户、16943人。 经济建设商业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保、二保、后田、万侯街、石狮兜、宫前社一带各类商店和批发行号星罗棋布,应有尽有,市场繁荣冠福州之首。特别是三保、万侯两街较出名的粮行有和记、兴记、义记、新兴、懋源、樟春、森记等家,成为较大粮市之一。 清光绪年间,帮洲地方商贾云集,有木帮、笋纸帮、油帮等。其中不少商贾系闽清、永泰、古田人氏,故当时在后田设有闽清会馆,三保设有永福(泰)会馆,一保设有古田会馆。闽北纸笋特产运来福州投行售卖,多集中在帮洲的后田、宫前社、万侯等处。 民国19年,台江第一至第六码头相继建成,各路船只多移其停泊,市场随之转移,帮洲境内道头只有短途小船只停泊,繁荣的市场也渐渐萧条。日军两次侵占福州期间,商品难以流通,商贾惨淡经营。民国36年,福州物价一日数起,法币贬值,大部分商号经受不住再次打击,纷纷破产倒闭另谋他业。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帮洲既无巨商大贾,又无大号商行,只有一些小商小贩,苦撑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街道商业复苏。8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现有200多家小商店遍布大街小巷,主要经营项目有饮食、食杂、修理、修配等。颇有名气的“松月轩”菜馆,年接待食客10多万人次,营业额达12万元。1990年街道商业营业额300万元,利润12.8万元。 工业新中国成立后,省、市人民政府在帮洲地区建有福建上游造船厂、福州第三织布厂、福州钢木家具厂等企业。街道工业始于1962年,70年代还发展居民委员会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区经济工作有新的进展。1987年后,兴办福来首饰有限公司等“三资企业”。1990年街道有工业企业14家,主要产品有印刷制品、玩具、电器、竹麻制品、塑料制品、工艺品、金银首饰品等40多种,其中旋具、乒乓球、金银首饰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当年,街道工业产值861.33万元,利润29.9万元;居委会工业8家,产值150.79万元。 街道劳动服务行业的运输、修缮、劳务等9个单位,近5年来,年均盈利6.5万元,安置待业人员3800多名。 精神文明建设1982年,街道办事处在白马河畔兴建文化站——半江座,后经改建,1989年活动场所面积扩大到504平方米。文化站周围环境优美,北侧有古迹“洪武亭”,古榕参天,荫凉宜人。文化站日常活动项目有:报刊、杂志、小说阅览、电子游戏、桌球、茶室、弈棋、录像、舞会、气功操等。老人文娱演出队时常进行演出活动。文化站还因地制宜,设置广播点,每天早、晚向流量达数万人的群众宣传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广播喉舌作用。“半江座”已成为闻名的娱乐场所,每日到此活动的人员达1000多人次。1990年,帮洲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 街道司法和治安工作相辅相成开展。街道司法办公室设专职和兼职人员,为单位和居民开展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各居民委员会均成立调解委员会,共聘有调解员69名,民事纠纷信息员63名。帮洲街道调解委员会被评为1977年福州市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通过派出所的公安干警与街道机关干部分段包干、民兵联防共治、治保人员和居民群众监督来实施。自1985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稳定。至1990年辖内有12个单位被评为福州市、台江区文明单位,有8个楼院被评为文明院落,2155户居民被评为五好家庭。 旅游胜地帮洲街道乃裳路前身是万侯街,位白马河东岸,紧靠洪武道。在万侯街的闽清馆是闽清爱国华侨黄乃裳讲学之场所。民国36年5月13日,福州市参议会为纪念乡贤,把万侯街改为乃裳路。“文化大革命”期间,乃裳路被改名为树新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乃裳路地名得到恢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