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舞
释义

(zhòu)舞,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

简介

,读音zhòu,白马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舞一般有七、九、十一人表演。九寨沟县白马藏族面具舞(称之为舞),历史悠久。传承白马番人的“舞”,属于独特性的民间文化生活中的文艺舞蹈,这种文艺舞蹈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的白马人各寨和临近的文县、平武白马人的各寨,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舞”约前十六实际川西北白马文化的传人,纪念白马民族的首领杨戬而雕制的面具,编排的各种舞蹈,白马人称为"舞”。

活动规律

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阿里尕”,汉语俗称跳小鬼,它是双人舞,代表一公一母,其中“母”的这一方为男扮女装。整个舞蹈展演了白马人男欢女爱的情景。

表演形式

“舞”的乐器有铜号一对,中铜锣一面,牛皮鼓一面,铜钹一两副,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头戴各种禽兽面具的表演者,身着绣有龙和海水的彩衣彩裙,由“狮子”领头,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者时而停立,时而走圈,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手脚特别灵巧活泼。动作多是模拟各种禽兽,如追打扑食,栖息藏匿,惊慌奔逃,鹰隼展翅,猛虎跳火等等,古朴大方,强劲有力。“舞”的动作十分复杂,有40多套,学起来很不容易。当地的孩子到十几岁时,老人会专门教他们,每天晚上练习,持续好几个月。经过这几年的传承,已经有几百人会跳,但是能全面、完整地指挥领跳者只有几十人,而白马十二相面具雕刻艺人仅剩下几位老人。

艺术特色

舞的领舞戴号称百兽之王、森林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动物面具按俗规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俩大鬼。其舞蹈对原始拟兽舞蹈的溯源、发展、演变及舞蹈仪轨的形成极具研究价值。舞的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神秘的上肢动作,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动物的形态,体现了白马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种类

一类:跃 每逢各种喜庆节日各村寨互相邀请,并指定相距的地点,各村必须带上面具和各种乐器前往。到达目的地时,各村“舞”队相互迎接,并举行拜礼仪式。“舞”跳法是边走边跳,走向大的活动场地,向全村人和参赛的各队跳进场的舞步,这种舞步,白马人称之为“跃”。

二类:甘 各参赛队扛蓝底白虎旗一面,跳舞时,将旗竖立在场地中央,表扬者围绕旗帜转跳十八种舞步,白马语称之为“甘”舞。

三类:颂 该舞蹈要求两对跳舞者相互对跳,看哪队的基本功过硬,舞步和节奏准确无误,哪队的舞步难度大,并能完整地跳完所规定的舞步,白马语称之为“措”。

舞面具的种类

“舞”在人们印象中统称之为十二相、锅庄,鬼面子(汉语称法)用木材雕刻而成,在演出时都很讲究数字,一般都是用单不用双,出场面具为七组、九组、十一组。舞所用雕刻的面具的动物形象为:

(一)狮子头:狮子是兽中之王。它的形状凶猛,能压倒一切,立于不败之地,白马语称为“生欧”。

(二)龙:龙是白马人特别崇拜的天神神龙。龙王能治水,掌管下雨,能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十二生肖中的其中一个,白马语称之为“珠欧”。

(三)虎头:虎是山中之王。它特别醒目的是头上有天生的王字,白马人最崇拜虎神,给人带来吉祥等传说,白马语称“达欧”。

(四)牛头:牛是牛王菩萨。能为人类生活服务,人类对牛有特殊的感情,也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白马语称之为“郎欧”。

(五)周鸟头:称之为大周鸟鸟。为飞禽中的猛禽,它能吃掉毒蛇,故所雕刻的像中还含一根毒蛇,白马语称之为“些那欧”。

(六)熊头:熊是勇敢顽强的大力士。它的形状同人相似,历史上最早的部落以熊命名,称之为白熊部落、黑熊部落等,或者建立家族,称白熊卡和黑熊卡,白马语称之为“逗欧”。

(七)凤凰头:凤凰是鸟中之王。全身斑斑似锦、洁杰、舒秀,称为吉祥美丽的神鸟,白马语称之为“秋欧”。

(八)蛇头:蛇是十二生肖之一,是灭鼠能手,对保护庄稼作用很大,白马语称之为“日欧”。

(九)麒麟头: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全身有鳞甲,有角,有凤毛,古人比喻它象征祥瑞,白马语称之为“出舍欧”。

(十)豹头:比虎小,全身黄色、黑色、银白色的斑点花纹,捕食食草动物,性凶猛,常见金钱豹,藏叶雪豹等,白马语称之为“意欧”。

(十一)竹甘欧:竹甘是一种春鸟,季节鸟。红眼圈,红嘴壳,红脚干,它报喜又报忧称为和平鸟,白马语称之为“竹甘欧”。

伴舞面具分类

伴舞面具有酬盖、酬孟、阿里尕三种,现分别作一介绍:

(一)酬盖:他有好几种称呼,原名叫达赖,是虎星宿,白马语虎叫“达”,神叫“赖”,达赖是白马族的酋长,他长得魁梧,凶恶,维护民众,他故后人们崇拜他,将他的形象雕刻出来,镇邪驱鬼,又为面具舞蹈中的维持秩序,作开路先锋。他走到每一家跳面具舞时,先到该家中神龛前拜礼,再用木棰到所有房间乱敲打,能镇邪驱鬼。汉语叫做老鬼、大鬼。

(二)酬孟:她是达赖(酬盖)的夫人。她是一个很凶恶的女人,而且很丑,她和酬盖是永不分离,同时出场,同样镇邪驱鬼。

(三)阿里尕:阿里尕也是一对夫妇,传说:古时候的老鼠比牲口都大,人们把粮食堆放在架上都能吃光,危害很大。人们求助于天地,求上天保佑能除此大鼠,天神派神猫一对下凡,它见老鼠,便吹了三口仙气,老鼠就变小了,危害也不大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雕刻成面具,跟随酬盖、酬孟一道活动,他还有一套单独的舞蹈跳法,白马语称之为“阿里尕”,汉语叫小鬼舞蹈。

面具舞领头概况

芝麻五寨,中田四寨讲究的是凤凰带头,边山七寨,勿角八寨,关外五寨讲究狮子带头。因为安乐的岭岗子至黑河塘以下的山脉是凤凰山脉,所以凤凰带头。城关以下,罗依有个狮子山,白马语叫“生欧札麻”,又出过所谓的欧里皇帝,故以狮子带头。“”用汉语译为面具舞的带头人,也是面具舞的师傅。

现状

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2006年舞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类。九寨沟县白马藏族“㑇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通过,该县从此结束了只有自然遗产而没有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历史。白马藏族“㑇舞”是该县民族民间文化,也是白马藏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历史悠久、雄浑古朴、神秘惊心、内涵深厚,深刻体现了白马藏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远古时百兽率舞的文化遗存。在该县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收集和整理了一批内容相对完整的“㑇舞”资料,拟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使濒临失传的古老“㑇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白马“㑇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丰富了该县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吸引力,对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九寨沟县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3: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