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鼛鼓 |
释义 | ɡāo ɡǔ 1.大鼓。古代用于奏乐。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 击奏莫名乐器。周代六鼓之一。鼓体较长,于役事开始以及结束时敲击。 《周礼·地官·鼓人》:“以鼛鼓鼓役事。”郑玄注:“鼛鼓,长丈二尺。”贾公彦疏:“起役止役皆鼛鼓。”至南北朝梁代,鼛鼓兼用作守备信号,俗称“下鼜”。 《宋书·乐志一》:“长丈二者,曰鼛鼓,凡守备及役事,则鼓之。今世谓之下鼜。”明代鼛鼓也用于民间喜庆和军事。 《西洋朝贡典录·榜葛刺国第十六》:“凡夙兴,举乐于富贵者之家,击小鼓一人,击鼛鼓一人,吹筚篥一人。其音节先徐后促。” 明·何良臣《阵纪·鼓用》:“军中响器,则有铜鼓、桡鼓、鼙鼓、杖鼓、鼛鼓、鼗鼓、鼍鼓之类,用虽不同,大抵状逢隆之势,彰震之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