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鼹科 |
释义 | 基本信息分类地位:鼹科(Talpida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虫目的1科。 形态特征:绝大多数营地下生活,形如圆筒,耳、眼均不明显,颈部不分明,肢短,4足十分发达,头尖,吻部尖长。它们行动时主要依靠触觉和嗅觉,视觉功能不大。 种属分布:15 属22种。分布于欧、亚和北美。中国有8属10种,东部地区常见麝鼹,在西南地区种类较多。北美的星鼻鼹的鼻端具裸露的肉质突起,如同“触枝”。有些种类体形与鼩鼱类近似。一般覆毛极其细密,似天鹅绒,无毛向,适于在洞道中进退。臼齿具发达的齿尖。 ?? 形态特征鼹科绝大多数挖洞道营穴居生活,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靠近地表,在地表可见土层有脊状隆起。一种离地表较深,在地表无脊状隆起,但可发现由洞道内推出的土形成的小土堆。平时孤栖,但几个鼹鼠可共用1个巨大而复杂的洞道系统,终年昼夜活动,无冬眠。取食地下的蠕虫、昆虫幼虫、各类无脊椎动物等,少数兼食植物。半水栖者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小鱼为食。在地下筑巢产仔,年产1~2胎,每胎1~7仔。鼹鼠有强烈气味,可能以此自卫。鼹鼠毛皮光泽细洁,在美国曾一度时兴。 化石:在北美始见于渐新世中期,在欧洲始见于始新世,在亚洲仅见于近代。 生活方式:鼹生活得很隐秘,只有鼹丘可以暴露它们的生活地点,因为它们过着地洞生活。它们的地洞是幼崽成长的场所,也可以帮他们捕猎食物,一些蚯蚓和其他的无脊椎动物误入地洞中后,无法出去,便沦为鼹的美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