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麒麟狮象舞 |
释义 | 海丰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的麒麟狮象舞,人称之为“三才”(天、地、人),是公平镇特有的动物舞蹈,象征公平圩日兴市各社团、族群和姓氏之间的团结包容、和谐相处的社会文化,因此被誉为祥瑞、团结之舞,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 历史 麒麟狮象舞始于公平新圩“日兴市”的开圩日,即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麒麟、狮、象”,即麒麟、狮猊、象的综合表演,表演时各需两人执舞头尾,表演表演内容是传说久旱无水,狮、象同时发现水源后,展开了一场争斗,它们势均力敌不分高低,麒麟见状进行调解,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握手言和,共享水源的故事。 舞艺和武术 加上锣鼓队吹奏音乐合拍动听,以及舞狮人员的精湛舞艺,堪称公平一绝,在海陆丰地区,只有公平才舞“麒麟狮象”,不但名扬海陆丰,更有“以孤舞压倒全海陆”之誉。 舞完麒麟狮象,最后为武术表演,这是麒麟狮象舞的传统精华,先后表演吞吐拳、少林棍、舞刀、滚藤牌等,最后是集体持棍对打,随着吹打乐节奏的加剧形成表演的高潮,因有五项武术表演,故叫“盘五彩”。 传承与发展 海丰县公平镇西北社合兴馆,以传授麒麟狮象舞的表演技艺,传承刘亚梅(南拳王) 吞吐拳的精深武学为主要任务, 刘亚梅拳师自创的“吞吐拳”,已入选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合兴馆为保护海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继承刘梅拳师精湛武术,发扬刘亚梅拳师宽恕和谐武德,建设公平繁荣文明社会具有较大的意义。 文化遗产 海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县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罕见的麒麟狮象舞,于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入选海丰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麒麟狮象舞得到了保护和弘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