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kūn shǒu
1.剃去头发。
2.光头,指僧徒。 僧侣、和尚的通称
僧人,僧众。《魏书·释老志》:“ 太祖 闻其名,诏以礼徵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皆言 澄观 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 胡蕴玉 《序》:“ 姚刑部 曰:‘ 唐 之世,僧徒不通於文事,书其师语以俚俗之语录。 宋 世儒者弟子,盖过而效之。’”
1.《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髡首兮, 桑扈臝行。” 王逸 注:“髡,剔也;首,头也。自刑身体,避世不仕也。”
2.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皈依 释迦 、 金刚 、 毘卢 、 药师 、 无量寿 诸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发亦同定例。”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处髡首辫发之俗,而自述‘抽簪’。”
3.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僧事百千,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号矛盾,故褐衣髡首,未必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