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鳏寡孤独 |
释义 | 基本信息成语:鳏寡孤独 拼音:guān guǎ gū dú 解释: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鳏:老而无妻或丧妻者皆曰矜。寡: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独:老而无子曰独。废疾:废,残疾者;疾,患病丧失劳动力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不专指一个 典故《礼记·礼运》的《大同篇》中,有这样的几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意思是说: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释义什么叫“鳏寡孤独”呢?《礼记》说:“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孟子·梁惠王》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孟子》还称这四种人为“穷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现在我们所谓的“鳏寡孤独”,已不拘泥于上述的定义和区别,而是泛指一切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独立生活,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至于所谓“废疾”,一般指聋、哑、瞎、四肢残缺、神经失常,或长期患病的人,即“病残”的意思。如果用“老弱病残”这样的说法,那么“鳏寡孤独废疾者”差不多全可包括了。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劝齐宣王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他征询孟子的意见,孟子认为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能毁,因为周文王当年靠施行王政才统一天下,他除给予当官的优惠外,也对鳏夫、寡妇、独夫、孤儿这种无助的人特殊照顾,齐宣王认为言之有理。 成语示例过去一些棒打不回、拘留不改的浪子回头了,长期难以处理的民事纠纷排解了,鳏寡孤独得到了热情照顾,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缺少的状况有了改善。 所谓打赢攻坚战,就是说,除了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鳏寡孤独等需要民政救济的贫困人口,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人口,基本上都要解决温饱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