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鲴鱼
释义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等。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一、鲴鱼的特性

1、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水库、湖泊、哑河等大中水域,由于集雨面积广,水的面积大,形成各种饵料资源比较丰富。第一、库湖内各种有机碎屑,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固着藻类、底栖藻类、固丛生物等比较多;第二、每年从集雨面积范围内随雨水冲刷汇集下来各种有机物质来源比较广;第三、大中水域内长年累月沉积下来有大量的腐植质及屈泥等。以上充足和比较特殊的饵料资料,大多不能被放养的“四大家鱼”和各种自然增殖鱼类所利用,但却是鲴鱼的最佳饵料。凡没有鲴鱼的水域,以上饵料只能白白浪费,甚至污染水质。同时,鲴鱼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这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这是鲴鱼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

2、净化水质、生态效益好。由于此鱼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能充分刮取和摄食能使水质污染的腐眉与底泥及各种固有的藻类。最新研究发现,鲴鱼是在00C-380C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鲴鱼成鱼的肠管内,腐屑和底泥已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鲴鱼在自然水域特别在富营养性的水域,在中底层摄食,能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效益,因此,鲴鱼又是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生态鱼。

3、生长快,能集群产卵,自然增殖快。鲴鱼本身就是一种野生鱼类,由于饵料充足,鱼的生长速度快,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100—150克,第二年一般可达到500克左右.此鱼二冬年性成熟,一般怀卵量20万粒/公斤,在每年5-6月,当水温上升到20-26C时,在水流冲击情况下,性腺成熟的雌雄鲴鱼在流水区域能自然集群产卵,场面极为壮观。由于鲴鱼在自然状态下繁殖,授精率、孵化率、成活率都比较高,群体生殖力高,生命力强,因此,只要加强鲴鱼天然产卵场的保护和鲴鱼资源的管理,就能一劳永逸,长期受益,这是鲴鱼最主要的特征和能移植成功的关键。

4、优势多,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好。鲴鱼肉味鲜美,体型美观,色泽鲜艳,是色香味美最理想的碗子鱼;鲴鱼生长快、易捕捞、适应性强、疾病少、有避敌害鱼类本领;鲴鱼还能摄食腐泥、清洁水质、减少污染、有良好生态效益等优点。不仅能够适合水库、湖泊、哑河等各大中水域移植,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商品鲴鱼在市场非常抢手, 售价比较高,一般10元/公斤,规格较大的每公斤可达15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各养殖单位与养殖户都非常愿意移植与养殖此优质鱼,因此在大中小各类水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鲴鱼是生活在中底层鱼类,它的鳃耙排列紧密,滤食性极强,肠相当长,是体长的10倍。消化力极强,故生长速度较快。它的饵料在天然水域主要以固着藻类,有机碎屑,腐泥等为主。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养殖方法不同,它的饲料又有所改变。鱼苗阶段的饵料与四大家鱼相似,如买行专养,饵料更广泛,各种水生生物,人畜粪肥,腐泥,动物下脚料以及糠、麦夫、配合饲料、膨化颗料饲料等都非常喜食,因而很能适合混养与精养。

二、鲴鱼的养殖

1、培育鱼苗鱼种

培养鱼种应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花阶段,时间约20-30天,鱼苗规格可达到3厘米以上。第二阶段为育大规格鱼种,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育种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所育鱼种池要求鱼池规格整齐,最大水深可达2.5米,并有良好的排灌设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

①鱼花培育。池塘面积不易过大,一般在0.5-2亩,池水深0.5-1米。水质要肥,投放鱼花数量25万尾/亩,前期饵料为蛋黄、豆浆,中期为三等粉、米糠,粉状菜枯等中精饲料,一般经20-30天可达到4厘米左右的夏花。

②鱼种培育。池塘育种面积在2-10亩,池水深1-2.5米,前期池水深1米,中后期上升至2米以上。投放数量:主养的,每亩投放寸尾以上的夏花1.5-2万尾,水质培育与平常投饵及日常管理均与培育四大家鱼相似,一般经3个月养殖,每尾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混养的,每亩投夏花1000尾左右,在不增加任何饵料情况下,三个月后可达到12厘米左右。鱼苗出池前3-4天,必须擂池或拉网锻炼,以增强体质,便于操作,为以后的调运鱼苗可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③鱼苗质量标准: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泼有力,长途运输,成活率要保证在95%以上。

2、成鱼养殖

①池塘混养。在每亩水面放养其它主养鱼类后,视池塘水质的肥瘦与饵料丰欠,每亩搭配规格12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150尾左右,在不新增饵料的情况下,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250—350克,每亩可新增产100斤左右。饵料比较充足的池塘,每亩可投放200尾左右,年底每亩规格可达350—500克,每亩可增加鲴鱼150斤左右。

②池塘专养。以鲴鱼为主体鱼,专投饵精养,一般亩平投放规格15厘米左右的大鱼种1000尾,在施足底肥,培肥水质的情况下,每亩投蛋白含量在25%以上的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到年底规格可达到1斤左右。亩平可增产鲴鱼1000斤,再加上搭配混养,亩平可产鱼1500斤以上。

③中小水面养殖。对于水面在100—2000亩的中小水库、湖泊、哑河可以实行混养或专养。对于饵料不足和未新投饵的水域亩平投放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30一50尾,对于饵料比较充足又新增投饵施肥的水域,亩平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尾,一般在年底可达到250—500克左右,每亩可增产50—100斤。

④网箱养殖。网箱规格在4x5米,面积约20平方米,每只网箱可以投放大规格鱼种。(16厘米以上)1000尾左右的,网箱底板为平板,可堆放有机质与混合饲料,再投放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左右,经四个月的养殖,鲴鱼规格可达到0.8斤以上,每一个网箱可产鲴鱼900斤左右。

3,养殖效益

养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池塘与大中水面混养或套养,一种是池塘与网箱专养,两种形式的效益都比较高,分析如下:

①混养。不需专用饲料,主要利用天然饵料和养殖其它鱼类未吃完的残渣剩饵及腐泥,不需饲料成本,只有鱼种开支。混养与套养的一般亩平投大规格鱼种100—200尾,按平均数150尾计算(每尾规格13—17厘米,售价分别为0.2—0.3元/尾)。一般养殖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300—400克,每亩可增产鲴鱼100—120斤,每斤售价5元,每亩可增收500—600元,除去鱼种成本30—50元,再考虑其它成本30—50元,合计60—100元,每亩可获利440—500元。

②专养。用池塘和网箱专养的,其特点,产量高,需专用饲料与鱼种的量大,成本相对多一点;效益也比较高。池塘专养,每亩投鱼种1000尾,网箱养殖,每只网箱投鱼种1000尾;鱼种规格要大,要求在16厘米以上。需专用精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按饵料系数为2计算,需饲料约2000斤,每亩池塘和每只网箱增产每尾规格在400—500克的鲴鱼约900斤左右,每斤售价6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总收入可达到5400元。除去鱼种开支300元(按每尾0.3元),饲料成本2000元(每吨2000元),其它成本约200元,合计成本开支共约2500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可获利约1900元,纯利润7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