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基本简介

catfish (nián)

或称鲶鱼、猫鱼。

鮎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的统称。鮎类与脂鲤类、鲤类及米诺鱼类(minnow,鲤形目〔Cypriniformes〕)近缘,可一起归于骨鳔总目(Ostariophysi)。而另一分类系统把它们归为鲤形目(或骨鳔目〔Ostariophysi〕)的鮎亚目(Siluroidea)和鲤亚目(Cyprinoidea)。

外形特征

猫鱼因其口周有长须并很像猫吻端的触毛,故俗称猫鱼。其上腭至少有须一对,吻部也可能有一对,颏部另有一对。许多鮎的背鳍和胸鳍前部生有硬刺,与毒腺相连,刺人甚痛。体光滑或具骨板无鳞,现存鮎约30科2,500种。大多生活于淡水,但有少数种属于海鮎科(Ariidae)和鳗鮎科(Plotosidae),生活于海水。淡水猫鱼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缓流或静止的水体或湍急的山溪中均能生存;海水猫鱼则分布于热带近海。一般底栖,喜于夜间活动。多为食腐动物。几乎以任何动植物为食。卵生,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後代的关心,如棕鮰(Ictalurus nebulosus)会筑巢、护巢并保护幼鱼,而雄海鮎则把玻璃球大小的卵及幼鱼含在口中携带。

鮎大小差异很大

兵鮎属(Corydoras)体小,如矛兵鮎(C. hastatus),体长仅4∼5公分(1.5∼2吋)。而大的欧洲种类欧鮎(Silurus glanis)可长达4.5公尺(15呎),重达300公斤(660磅)。一些体形较小的种,特别是兵鮎属,是受欢迎的观赏鱼;而许多体形较大的则可供食用。其中知名的是北美洲的许多鮰科(Ictaluridae)食用鱼和游钓鱼;蓝鮎(Ictalurus furcatus)最大者长1.5公尺,重68公斤;斑鮰(I. punctatus)长约1公尺,重约12公斤。

鮰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猫鱼,其他种类则在外观或行为方面有其特殊性。如二须缺鳍鮎或称玻璃鮎(Kryptopterus bicirrhis),是鮎科(Siluridae)受欢迎的水族馆鱼类,以其细长而极透明的身体而闻名;南美的蝌蚪鮎或称班卓琴鮎(Aspredinidae科)体细小,头粗糙、扁平,背面观稍似班卓琴;非洲的电鮎(Malapterurus electricus)可产生高达450伏特的电流;南美洲的寄生鮎(Vandellia cirrhosa)有时侵入游泳者的泌尿生殖道开口。刺陶乐鮎或称叫唤鮎(Acanthodoras spinosissimus),见于亚马逊河,有甲,能发出呼噜的声音。歧须鮠或称颠倒鮎(Synodontis batensoda等)属双背鳍鱨科(Mochokidae),惯于头朝下游泳;胡鮎或称步行鮎(Clarias batrachus)属胡鮎科(Clariidae)能在路上走动并进行呼吸。

猫鱼是重要的水产养殖(aquaculture)对象,商业价值较高。

以体粘滑而得名

鲇(Silurus asotus):以体粘滑而得名。体重一般1~2kg。体长形,头略大而平扁。口宽大,下颌突出。齿细尖绒毛状。眼小,被皮膜。上颌须1对,可伸达胸鳍末端;下颌须1对,较短,体无鳞. 臀鳍很长,后端连于略凹的尾鳍。遍布于东部各水系.

发音:nian(二声)〔~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