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瞿塘晴雪 |
释义 | 瞿塘晴雪简介 “两山排挞天门开,一水逶迤暗处来。”这是清代嘉庆年间延川知县张炽描写的小瞿塘景象的诗句 小瞿塘是石狗湾的雅名,它又称七里湾。文安驿川河(古名站川水)在县城西数里处拐出这么个河湾来,曾经给昔日的延川县城平添了几分亮色。此处南有宝塔山,北有官道川,两山合抱,一水夹于其间。 地理位置小瞿塘全长200米左右,自然分为6个阶梯。最上面一阶,小流平缓,水面稍宽,清澈见底,深仅没足。接着是一道石坡,河水于此一泻而下,轻击两岸,其声如琴如磬。再下是一道石峡,水落石峡激流涌注,声如洪钟,浪似雪花,银光闪烁。水过石峡豁然开朗,河水奔放,勇往直前。接着是一处瀑布,河水飞流直下,其形如水帘悬挂,其声似珠玉落银盘。最下部为一石潭,潭虽不大,深不见底。潭两岸石壁遮挡,阳光很少照到潭中,更显得幽深。水入潭中,水石相击,碎银飞溅。离瀑布稍远,潭水即趋平静,涟漪微起,微波闪闪。 这是平常时的景色。如遇山洪暴发,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奔涌腾飞,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水石相击,雷声不绝。真有“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意境。 夏日晴天,立足此石峡当中,看两岸峭壁陡立,雄浑异常,河水奔腾其中,激起浪花似雪。此时观景,小瞿塘就像是长江瞿塘峡的缩影,故而明代文人骚客美其名为“瞿塘晴雪”,列为延川八景之一。江苏松江县人士张文藻游览小瞿塘后,曾题写“山水奇处”,镌刻于北岸石壁之上。明代江南巡抚徐景衡为赏此景,落水身亡,足见其景之诱人。 历史典故要说起小瞿塘所处的石狗湾,还有一段传说。 从前,有一个货郎挑着货担路过石狗湾,时值正午,烈日当头,其热难耐,便在一个石岸下歇晌。不一会儿,他便进入了梦乡。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拄龙头拐杖,带着他进入了水潭,他们所到之处潭水自然分开,任凭他们往来,十分顺遂。他们到了一个石洞前面。洞口安装一道石门,门两旁各蹲一只镇宅兽。左右两边门框上各刻着一行字,一边是“要得此门开”,一边是“胡子奶头来”门框的上面刻着“藏宝洞”三字。货郎一见惊讶异常,就问老者:“这是什么地方?”老者捋了捋胡须说:“此乃济老扶贫宝库之所也。”贷郎更加惊奇,又问道:“里面藏此什么东西?”老者沉默片刻,用手比划着说:“七槽八瓦罐,二十四条金水担”。接着又问:“藏了多少时间了。”老者屈指掐算了一会说:“已有数千载之久矣!”贷郎急切地问:“谁能取的这些宝贝?”老者清了清嗓子说:“长胡子婆姨大奶头汉,非其貌而弗取也。”货郎急忙又问:“这此人从那里来?”“他们来自……”老者正要说出,突然镇宅兽一阵狂吠,货郎被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后来,货郎把他的梦境说给别人听。这样一来,又给石狗湾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人传说据说,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这个杳无人烟的河湾里,时不时能听到狗叫声,所以人们把这个湾就取名为石狗湾了.为了镇压狗叫的怪异现象,人们在这“宝塔山”半山腰修建了一座真武庙。这座真武庙又叫玄帝庙。此庙于明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兴建,至万历三年竣工,历时6个年头。庙院为四合院,正殿坐南向北,东西各有厢房3间。正门洞两边为耳室,各一间。北侧有窑洞2孔。庙门前面修有神道,两侧各有大石狮子一尊。庙外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被毁。现存二天门和石狮子1尊,石窑3孔,石碑5通。 过去,文人墨客士大夫在惠风和畅之日经常结伴而游,先在小瞿塘处聆听水声,赏玩水色,随即登临真武庙远眺小瞿塘全景,然后烧香拜神,祈福禳灾,抽签打卦,间或坐于僧房,品苟唱和。现在还流传有不少吟唱瞿塘晴雪美景的诗作。 古人记录现附录清代三巴人士张璞的一首咏小瞿塘诗,以飨读者。 流沫跳珠落流长, 沿绿幽涧压重岗。 雷声不断一川雨, 寒色惊飞五月霜。 见说仇池通小有, 未应畏垒接瞿塘。 年来自脱风波地, 清梦时时到故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