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雩江书院
释义

雩江书院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一所书院。书院建于公元1816年(明崇祯十七年),因其北、东雩水萦绕,故名“雩江书院”

中文名:雩江书院

别名:毗塘书院、洲头书院

创立年代: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816年)

书院位置: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

书院现状:改办为茶陵县列宁学校

创办

公元1816年(清朝嘉庆21年)由茶乡三都公创建。因地脉自雩山,蜿蜒而来,树木葱茏,雩水萦绕其前,故取名雩江书院,因地址在秩堂毗塘洲头,又叫毗塘书院或洲头书院。整个书院座东朝西,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共有房屋40间,分为内外两个四合院结构,分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等,前厅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约4平方米的四方天井。雩江书院虽为十六、十七、十八都合办,实为彭世恕、龙俊寅牵头,刘、谭两姓相助倡建的族办书院。倡建者彭世恕,号亭生,监生,三都人士皆推重于他,其孙凤鸣、凤阶相继为庠士;龙俊寅,字亮天,监生,其子孙亦相继为庠士。协办人谭鑫振,毗塘人,字丽生,幼时曾就读于雩江书院,后随亲迁居衡阳,光绪庚辰年中进士,名列第一甲第三名即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加四级。

变迁

1931年12月(民国20年冬),书院由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改办为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由小田寨下坪搬入,县委书记贺碧如兼任校长,招收学员60~100人,分甲、乙、丙三个班级,设有国语、算术、社会发展史、革命常识、自然、地理等课程,至民国22年秋,即1933年10月,因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停办。1952年,书院改为毗塘中心小学,后改为毗塘完小,皇塘完小。1958年改为列宁中学,1962年恢复高小,1969年又改为中学,后不断扩建,增大规模。1995年中学扩建,另择新址建了主校区,原校址为分校。

2005年9月,改为列宁学校,为中心小学。1956年5月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同志重上井冈山,返程途径茶陵时,特地视察学校,并题写了“列宁学校”校名。1984年10月该校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被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就

雩江书院时期办学成就久远无从考证,但在作为列宁学校时期为红色革命输送将才却硕果累累,为革命队伍培养了段苏权(开国少将)、陈志彬 (开国少将)、刘长希 (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宗舜 (老红军,湖南省林业厅长)等一批杰出人物。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 “模范团长”的陈冬尧 (严塘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副团长,1945年6月7日在岳阳黄岸寺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阵亡),也曾在列宁学校就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