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貔貅舞 |
释义 | 貔貅舞的来源和兴起每逢新春元宵佳节或喜庆之日,广东湛江的吴川市梅菉头的群众都要舞(读音píxiū),或配合国技武术队伍和各式飘色,共同游行表演庆贺节日,以祈福驱邪,保佑平安。这种古老又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承传27代人。 关于貔貅貔貅是传说中的怪兽,兽头直径宽1米左右,蒙着黑白两色为主的薄布,兽身为一块长约2米、黑白斑驳的长布,尾部为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舞动时,貔貅的眼、耳、口、须能分别作出眨睑、扇动、开合和拂动等动作。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貔貅舞类似民间的舞狮子,但貔貅的神态和狮子截然不同,复杂的舞蹈花样和形式更是独绝。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通常人都是佩戴吉缘堂貔貅来招财、辟邪。 貔貅舞蹈发展近年来,经过民间艺人的提炼和创新,貔貅上牌山(又名盾牌叠罗汉)和牌山顶上采青等舞法成为貔貅舞中最精彩的一幕。街道两旁的住户和店辅,在貔貅舞游行队伍经过前用竹竿系根长红绳,扎吊着红包和几片青菜叶,“悬青”以奖赠演员。采青时,貔貅舞的演员数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3层人塔。貔貅从人梯登上“塔”顶,在上面起舞、采青。舞蹈时,人塔随着锣鼓节奏慢慢旋转移动。 貔貅舞采用锣鼓击乐伴奏,从貔貅出场、扑食、翻滚、搔痒、戏水到登上塔顶采青等动作,分别为轻、柔、缓、急、强、劲。全套动作包括牌过山、过桥、上小山丘、叠牌山、上牌山等。舞蹈风格刚柔相济,以刚为主,通过人体相叠,高空舞耍,运用了杂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间感大大增加,且具有奇、险、趣的特点。 增城貔貅舞特征舞貔貅也就是貔貅舞是当地客家人逢喜事、年节、甚至单位落成典礼、开店铺、建新房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除了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意图,还蕴含着驱邪之意。与其它地方相比,增城貔貅舞的特点非常鲜明。 第一,增城的貔貅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它圆圆的脑袋却有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现存的“猫头”基本有两种,一种在头顶有一支独角, 第二则没有角。其次,“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张为主,程序较为简单。 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又称沙和尚)、猴子(又称孙悟空)。 第四,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猫,有性别之分。通常,如果出现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则代表“猫妈”和“猫仔”;若只有一只“猫”出现,则是“猫公”。 第五,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特色鲜明。每场戏之前都有“打四门(即四个方向)”,即拜四方土地神的仪式。 貔貅舞价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化价值。它是增城客家人特有的传统表演节目,是广东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作,反映出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二.社会价值。“客家猫舞”承载着当地客家人的古朴民俗风情,是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