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蹶叔三悔
释义

《蹶叔三悔》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出自《郁离子·虞孚》。其中包含龟阴种田、汶上经商和航海东行三件事情,表现“蹶叔”顽固不化、刚愎自用、悔而不改的性格。文章寓义为做事情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不要一意孤行;要善于汲取教训,及时改正错误。

中文名:蹶叔三悔

出处:《郁离子·虞孚》

作者:刘基

性质:寓言故事

作品原文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2)。

田于龟阴(3),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4)。其友谓之曰:“粱喜亢(5),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6)。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7),必相货之急于时考趋之(8),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9),而趋者毕至(10),辄不获市(11)。其友又谓之曰:“善贾(24)者收入所不争(12),时来利必信(13),此白圭之所以富也(14)。”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他日以舶入于海(15),要其友与偕(16),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17)。其友曰:“是归墟也(18),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19),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20)。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21),仰天而矢之曰(22):“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23),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注释译文

注释

(1)本篇选自《郁离子·虞孚》。蹶叔:作者假托的人名。

(2)违——违反。

(3)田——种田。龟阴——地名,在今山东省。《左傅·定公十年》:

“齐人来归郓、灌、龟阴之田。”当为本篇所本。

(4)原——指高而平坦的地方。隰:低湿的地方。

(5)亢——高而干旱。

(6)稔(ren忍)——年。

(7)汶——水名,在今山东省。

(8)相——看。

(9)比——等到。

(10)毕至——全都来了。

(11)辄——常常。不获市——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好价钱。

(12)贾——读“gǔ”,做买卖,经商。

(13)时——时机。

(14)白圭——战国时周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5)舶(bo伯)——大船。

(16)要——同“邀”。

(17)泛滥——这里是航行的意思。

(18)归墟——指大海海水的流归处,见《列子·汤问》。

(19)大壑——指东海深处。

(20)化鲲之涛——传说鲲化为鹏,见《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起的波涛称化鲲之涛。

(21)稽(qi起)首——叩头到地。

(22)矢——同“誓”字,发誓。

(23)没齿——一辈子,终身。

译文

蹶叔很自信,喜欢和别人唱反调。开始他在龟阴种田,在地势高的平地种稻子,低湿的洼地种高粱。他的朋友劝告他说:“高粱喜欢干燥,稻子喜欢低湿,而您却弄颠倒了,不合乎它们的习性,怎么会有好收成呢?”他不听朋友的劝告,一直这样种了十个年头,搞得粮仓里一点储存也没有。他这才到他的朋友的田地里去察看那些田地,没有不像这位朋友说的那样得到好收成的。于是,他怀着歉意向朋友作揖说:“我知道悔改了!”不久,蹶叔到汶上经商,他总是看到哪种货物最畅销,就赶着去抢购,没有哪一处是不和别人竞争的。等到他把货物抢购到手,经销这种货物的商人也都赶来了,因而总是卖不出去。他的朋友又告诉他:“会做买卖的人,收购人家所不争购的货物,等待时机再卖,就会获得成倍的利润,这就是白圭致富的方法。”蹶叔不听他朋友的话,一直这样经商十年,搞得非常穷困,这才想起他朋友的话。于是他又怀着歉意向朋友作揖说:“我从此以后,不敢不悔改了。”后来,他乘大船去航海,邀请他的朋友一起去。他的船航海东行,到了深海的边沿。他的朋友对他说:“这就是归墟呀!进去以后,就回不来了。”他又不听,船开进了深海的大坑里,在那里面呆了九年,遇到鲲变为鹏激起的巨大波涛,才把船冲了回来。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头发全白了,身体像干肉一样瘦,没有谁能够认出他来。于是他向朋友拜了两拜,叩头道歉,仰望天空发誓说:“我要是再不悔改,有太阳作证!”他的朋友笑着说:“你悔改倒是悔改了,只是来不及了!”人们说:“蹶叔悔过三次而终其一生,还不如不像他那样悔改,忧患还少一些。”

作者简介

刘基(公元1311~公元1375),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寓言作家,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在元朝末年,曾经做过县丞(县长的副职)等小官,因屡次遭受排挤,弃官回到青田山中隐居。朱元璋(即明太祖)听说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征聘他到应天(今南京)。从此他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封诚意伯。后来受到丞相李善长排挤,告老还乡;再后又被胡惟庸诬陷,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著作有《诚意伯文集》。刘基在元末写了《郁离子》,共195则,绝大部分是寓言珍品。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他爱民、任贤、轻赋税、明赏罚的政治主张。其寓言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寓言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作品赏析

以人物为题材的我国古代寓言,寓言角色常常用一些能够体现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的名字,给名字赋予一种象征意义,如列子寓言中的愚公、智叟,庄子寓言中的支离疏、浑沌等。刘基这篇寓言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叫蹶叔,蹶是跌倒的意思,从名字看,他就是个经常遭到失败挫折的人。蹶叔的三次失败:第一次在龟阴种田,高处种稻,低处种高粱,把稻和粱的自然习性弄颠倒了,闹得十年粮食歉收。第二次蹶叔在汶上经商,他不懂得商品的畅销与否,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他总是看到那种商品好销就去想法搞这种商品,等到蹶叔大量收购了人所争收的商品后,这种商品在市场上早已饱和,很难出售了,闹得十年货物滞销。种田和经商,取材于现实生活,种田和经商的失败,也是现实生活常见的;第三次蹶叔航海,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取材于神话传说。寓言说蹶叔航海往东,一味盲目航行,结果陷于归墟之中。归墟取材于《列子·汤问》,说是渤海之东,有一处无底之谷,名叫归墟。蹶叔的船,陷入了归墟的无底之谷,又是怎样脱险回来的呢?是“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的。“化鲲之涛”取材于庄子寓言(请参看本书《鲲鹏斥》)。刘基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了充分的想像,想像在鲲化为鹏时,掀起了巨大的波涛,这波涛嘘一口气,就把蹶叔陷在归墟里的船吹回来了。作者在蹶叔面前,树立了一个对立面,这就是蹶叔的友人。在蹶叔的每次失败前,他的友人都曾经提出过忠告,但是他都不听。由于有友人作为对立面来反衬,使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来了。蹶叔三次失败,三次后悔,一次比一次深刻。第一次失败后,蹶叔说:“予知悔矣。”语气还是一般的。第二次失败后,蹶叔说:“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似乎是要下决心改正错误了。第三次失败后,蹶叔说:“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对天发誓,沉痛已极。后悔语气的逐步加重,表示其认识的逐步深入,但到最后,痛心疾首的后悔也没用了。

刘基寓言善于向民间故事学习。《蹶叔三悔》写得这样精彩,就是他认真向民间故事学习的结果。民间故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但为了增强故事的生动性,或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给人以理想的闪光,往往在故事发展的某一环节或在结尾处展开幻想,并使现实与幻想密切结合。《蹶叔三悔》中,蹶叔三次失败,前两次失败是现实生活常有的,第三次则是虚幻的。虚幻的情节使故事带有奇异的色彩,引人入胜。民间故事多采取对衬的方法,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如聪明人和傻子的对衬、善人和恶人的对衬等。《蹶叔三悔》中,蹶叔也有他的友人和他对衬,使蹶叔的刚愎自用的性格表现得更为突出。民间故事结构完整,

有的民间故事采取反复三次的叙述方法,形成“三段式”(或“三叠式”)结构,而且情节的反复,多用相似而又略有变化的语句来表述。这种反复,不是同一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展开情节,使故事更加曲折,矛盾更进一步深化,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蹶叔三悔》中,蹶叔三次失败,三次后悔,也采取了这种“三段式”结构,增加了寓言的艺术性,深化了寓意。刘基寓言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吸取营养,《蹶叔三悔》是从民间故事吸取营养取得成功的比较典型的一篇。寓言结尾处的话:“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点明了寓意。像蹶叔那样的人,做事情不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盲目自信,而又喜违人言,不听内行人的劝告,只能招致失败。失败后,虽然口头上有后悔的改正错误的表示,但并未认真吸取教训,仍然一意孤行,重蹈覆辙。岁月蹉跎,最终必将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事无成,悔恨终身。这篇寓言,对我们的工作、研究、学习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