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蹀躞带
释义

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已配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据两唐书的记载,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被称呼为“蹀躞带”。“蹀躞”一词,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附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时期的一副“蹀躞带”。其规格早已属于国宝级别。(1)金带扣(2)(6)金带箍(3)方形兽面纹金带(4)桃形有孔金带(5)圭形金尾(7)(8)金带饰(9)(11)鎏金錾花银囊(10)倒悬葫芦形金带饰

出土于陈国公主墓,出土时束于驸马腰部。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薄银片制作,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文武兽面纹金带,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带末钉1件圭形金尾。11件带上均有“古眼”,下系小带,并钉有金带饰,还套有1件小金带箍。其中2条小条上系錾花银囊;还有2条小带下垂挂葫芦形兽面纹金带饰。带长156、宽3、厚0.1厘米,小带长16.8、宽1.6、厚0.1厘米。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石之类。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已无实用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