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办姓
释义

办姓,“办”读音作bàn(ㄅㄢˋ),得姓始祖是周公(姬旦)。办姓是一个源出官职称谓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进入人口普查程序,多以东海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江苏省连云港一带地区。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大夫办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执政,设有办尹之官,亦称版尹,属冬官府所辖,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其“以辨民器”,即专职掌管王朝臣民之户籍。

办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办氏、版氏。

办氏,以及同源的版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旦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办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唐朝初期,唐太祖李渊设有办使之官,亦称版使、户使,隶属于中央六部之户部,执掌户籍、兑税、抽丁、赈济等事宜。

办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办氏、版氏、户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一是治所以郯(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二是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2.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三.历史名人

办庆国:(公元1953~今),江苏连云港人。著名国家级盐业企业家。

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高级经济师,现任江苏省盐务管理局局长,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连云港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盐业协会常务理事。

1996年起担任江苏省盐业公司总经理,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解困和发展为中心,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三年三大步的突出成绩:1997年实现利润7178.36万元,扭转了生产企业连续七年严重亏损的局面;1998年在原盐生产遭受历史最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实现利润7663.9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荣登全国同行业榜首;1999年利润总额首夺突破亿元大关,比1998年同期增长33.4%。

公司于1997~1999年连续三年受到江苏省政府嘉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江苏省政府授权,成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现有职工五万人,为以海水制盐和食盐专营为主,苦卤化工、水产养殖、农垦种植多业并举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设有以盐业生产经营为主的两个全资子公司,以食盐批发专营为主的十二个全资子公司,其他全资、控股、参股企事业单位十四家,公司总资产二十五亿元,年销售收入十亿元以上,为1997~1998年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榜首企业。

公司所属八大国有盐场拥有土地总面积六百五十三平方公里,原盐生产能力二百万吨,精制食盐生产能力三十万吨,年产盐化工产品二十万吨、水产品两万吨左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