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词语释义

翳,yì,形声字,从羽,嫛(yī)声。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也指病症名,另指一种鸟。

基本解释

拼音:yì 注音:四声

部首:羽,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

五笔86&98:ATDN 仓颉:SESMM 郑码:HMYY

笔顺编号:1-3-1-1-3-4-5-3-5-5-4-5-4-1-5-4-1 四角号码:77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F3

基本字义

用羽毛做的华盖。

遮蔽,障蔽:荫~。~蔽。~障。~然。

掩蔽物:“兵不解~”。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古同“殪”,树木枯死,倒伏于地。

选自:七年级下册 L10 《老王》

方言集汇

粤语:ai3 ji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English

shade, screen; to hide, screen

详细字义

翳 yì 〈名〉

(1) (形声。从羽,嫛( yī)声。本义: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

(2) 同本义 [feather cover]

翳,华盖也。——《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以羽覆车盖,所谓羽葆幢也。”

(3) 病证名 [nebula]

(4) 指引起黑睛(角膜)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疤痕

(5) 凡眼内、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视线影响视力的症状皆可称翳

(6) 起障蔽作用的东西 [screen]。如:云翳;氛翳

(7) 鸟名 [five-colours bird]。如:翳鸟(五彩神鸟。相传飞行时其翼可蔽一乡)

翳 yì 〈动〉

(1) 遮蔽,掩盖 [screen]

翳,障也。——《广雅》

百神翳其备降兮。——《楚辞·离骚》。注:“翳,蔽也。”

石嵯以翳日。——刘向《九叹·远逝》。注:’翳,蔽也。”

翳,掩也。——《方言十三》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裔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水》。司马注:“执翳,执草以自翳也。”

树林阴翳。——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翳景(障蔽日月之光)

(3) 隐藏,藏匿 [conceal]

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韩非子》

翳 yi〈形〉

晦暗不明 [dark]。如:翳昧(隐晦不明的样子)

常用词组

翳然 yìrán

(1) [wild]∶形容荒芜

翳然原野

(2) [hidden]∶形容隐蔽

翳翳 yìyì

(1) [dark]∶昏暗的样子;暗淡

景翳翳以将入。——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veiled]∶隐约;晦暗不明;不明显的样子

紫芝翳翳,白石苍苍。——《西游记》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於计切《集韵》《韵会》壹计切,𠀤音殪。

《说文》华盖也。

《广韵》羽葆也。

《急就篇注》翳,谓凡鸟羽之可隐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隐翳,因名为翳。一曰华盖,今之雉尾扇,是其遗象。 又《周语》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注》翳,犹屏也。一曰灭也。 又《扬子·方言》翳,掩也。

《注》谓掩覆也。

《广雅》翳,障也。

《广韵》隐也,蔽也。

《类篇》䕃也。 又《诗·大雅》其菑其翳。

《传》木立死曰菑,自死为翳。 又《广韵》雨师谓之荓翳。

《史记·司马相如传》召屏翳。

《注》雷师也。 又《玉篇》鸟名也,似凤。

《山海经》北海之内有五采之鸟,飞蔽一鄕,名曰翳鸟。

《注》凤属也。《屈原·离骚》驷玉虬而乗翳。 又《潘岳·射雉赋序》习媒翳之事。

《注》媒翳者,所隐以射者也。 又《广韵》乌奚切《集韵》烟奚切,𠀤音鷖。义同。 又《集韵》《韵会》一结切《正韵》於歇切,𠀤音谒。

《左思·魏都赋》桃李䕃翳。叶音咽。

2 中医病名

黑睛或黄睛失去其本有的透明,发生混浊,或黑睛表面混浊溃破,日久愈合,结成疤痕,统称为翳。中医眼科书籍中论述的翳,多指黑睛病变而言,即外障范畴。按翳的性状,可分为新翳与宿翳。新翳发生于黑睛,多伴有畏光流泪、沙涩难睁,或有视力减退,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呈现暗红血丝布绕(称为抱轮红赤),属于风轮外障的急性眼病。如果病变发生在瞳神内黄睛(又称晶珠或睛珠),除在瞳孔区可见其气色改变,及患者自觉视力下降、日趋增剧,余无苦楚,或无其他见证,属内障范畴。新翳有虚证和实证之分,临床实证较为多见,常因外感风热或肝胆蕴热升扰于目所致,也有外伤黑睛或黄睛为患,乃属血气失和,邪毒内袭所致。

以“翳”为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审视瑶函》提出用外治法治疗翳。近年来,随着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对翳的外治手术、烙法、针拨内障法作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治翳之法更为合理。

新翳 病变多位于黑睛部位,邪毒内陷,可变恶候,终成失明。黑睛新翳初起,星点未溃,抱轮红,畏光流泪,沙涩难睁,脉浮数,苔薄黄,证属风热外袭。治宜散风清热,方用羌独胜风汤或银翘散加减,其邪可以从表而解。邪盛正实,内热素盛,外邪易入里化热,星点扩散,甚者蔓遍黑睛,翳色黄白,且有溃陷,白睛混赤,甚至可见黄液上冲(黑睛与黄仁之间的下方,有黄白色的液平面),瞳神紧小,此时畏光疼痛增剧,泪出如汤灼热,口渴喜饮,便秘,小便短赤刺痛,脉弦数,苔黄舌质红,证属热毒内盛,蒸逼神水,灼烁黄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通脾泻胃汤加减。外用:立胜煎滴眼,并用扩瞳眼药水滴眼。若新翳溃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中药轻病重,治疗失当,新翳溃陷加深,黑睛溃陷欲破,可见黑翳如珠,白睛混赤,患眼疼痛难忍,彻夜不眠,畏光流泪,泪液灼热如汤浆,口渴欲饮,溲赤便秘,脉数,苔黄等,此时也必有瞳神紧小的见症,证属肝胆郁热,引动胃火,上攻于目。治宜泻火解毒,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新翳治疗得当,轻者可以消散,重者可遗留宿翳。

宿翳 病在黑睛,因翳的厚薄、形态、气色不同,其名称繁多。有冰瑕翳,翳薄明亮光滑,如冰如瑕,故名;翳厚如云若雾,称为云翳;翳色白如玉,称为玉翳。宿翳在黑睛上留下的瘢痕,表面光滑,翳色边界清楚,无畏光流泪等症状。若翳色薄如冰瑕,对视觉可无影响,也不易被他人发现;倘若翳厚如云,掩盖瞳孔,视力可有减退,如玉翳在瞳孔区,则视力有明显减退,甚至仅见三光(日、星、月),不睹人物。宿翳一般病情稳定,不易复发,但偶尔也可时发时愈,如遇感冒即可引起复发,以致宿翳渐渐增厚,年深日久,难以尽退。宿翳形成不久,需耐心调治,则翳退目明有望。常用退翳明目法,方宗消翳汤或拨云退翳散加减。若宿翳已定,兼有肝肾亏损,视物模糊,腰酸,头晕耳鸣,苔薄舌质淡,脉细软,治宜补虚泻实,用开明丸加减;若病程较长,上药已服过一段时间,则以拨云退翳散制成丸药服之,外用七宝散或琥珀散点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