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翡翠城的皇家生活 |
释义 | 这部影片是根据《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记者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Rajiv Chandrasekaran)的作品改编而成的。通过对照重兵保护下的绿区与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外围地区的日常生活,描绘了美国推翻萨达姆后,伊拉克在临时当局统治下的荒废、失败和无能。 基本信息电影名称:绿区 Green Zone (2010) 其它中文名:绿色地带 | 关键指令(台湾译名)| 翡翠城的皇家生活 更多外文片名: 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USA (working title) Untitled Paul Greengrass Project.....USA (working title) La ciudad de las tormentas.....Argentina 类型:惊悚 / 动作 / 剧情 / 战争 国家/地区: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英国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上映日期:2010年3月12日(美国) 本片根据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的小说《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绿色地带深处》改编,但是导演保罗在原作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电影讲述讲述美国中央情报局调查组探员和驻伊拉克记者,在伊拉克联合调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种种经历。影片将凌厉的动作场面带入政治问题探讨中,纪实的风格与令人窒息的紧迫节奏感相结合,看来导演力图将这一严肃的话题以绝不沉闷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演职员表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Paul Greengrass 编剧: 拉吉夫·钱德拉斯卡兰 Rajiv Chandrasekaran 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Brian Helgeland 主演: 马特·达蒙Matt Damon 格雷戈·金尼尔 Greg Kinnear 詹森·艾萨克 Jason Isaacs 艾米·莱安 Amy Ryan 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赫立德·阿卜杜拉 Khalid Abdalla 制作发行日本 Japan 2010年2月26日......(Yubari International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新加坡 Singapore 2010年3月11日 俄罗斯 Russia 2010年3月11日 挪威 Norway 2010年3月12日 美国 USA 2010年3月12日 瑞典 Sweden 2010年3月12日 英国 UK 2010年3月12日 芬兰 Finland 2010年3月12日 埃及 Egypt 2010年3月17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10年3月18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德国 Germany 2010年3月18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10年3月25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2010年3月26日 丹麦 Denmark 2010年4月8日 法国 France 2010年4月14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10年4月14日......(French speaking region) 比利时 Belgium 2010年4月14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10年4月1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10年4月15日 巴西 Brazil 2010年4月16日 奥地利 Austria 2010年4月16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10年4月23日......(Italian speaking region) 意大利 Italy 2010年4月23日 土耳其 Turkey 2010年4月30日 日本 Japan 2010年5月14日 匈牙利 Hungary 2010年6月3日 波兰 Poland 2010年6月4日 剧情介绍伊拉克战争后,美英等国家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原总统府(共和国宫)附近建立的一个“安全区”,内驻有伊战后各国设立的使馆。“绿区”戒备森严,美伊等国军队在此层层设防,使得此间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我国在“绿区”内的一家饭店设立使馆,现有外交人员七名,武警官兵六人。 本片是马特·达蒙和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继《谍影重重》系列影片之后的再度合作。影片故事背景设置在形势比较严峻的伊拉克战争初期。 2003年美国占领巴格达初期,一级准尉洛伊·米勒(马特·达蒙饰演)所带领的队伍被派往战区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经过长期而缜密的搜查,却毫无结果。就在熟悉巴格达的过程中,他发现,杀伤力最大的似乎不是武器 一旦跨进了这处“禁区”,你就永远没办法停歇下来,因为等待着你的是一个又一个解不开的谜团,最终,你会在这里发现一个天大的阴谋,很有可能导致仇恨的种子在这样一个政治局面动荡不安的国家不断地蔓延,继而爆发出残酷的战争。 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事到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一个选择——离开“绿区”,寻找被隐藏起来的真相。 时间是2003年,美国海军士官总长罗伊·米勒(马特·达蒙饰)和他所带领的武器检验小分队受到了指挥官的直接委派,他们需要去伊拉克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进入沙漠地带寻找一批储备在那里的武器……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以罗伊为首的特别行动队先是陷入了一个损失惨重的陷阱当中,随后又遭遇到了可怕的背叛 ——本来,他们只是为了寻找几个身上隐藏着致命的生物武器秘密的代理商,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一场精心策划且针对他们展开的层层阻碍,妄图暗中捣乱,彻底地粉碎他们的这次任务。 接连而至的残酷事故扰乱了每一个人的阵脚,罗伊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和队友卷入的是什么样的麻烦当中,他不得不在伊拉克荒芜且危机四伏的隐蔽地带做仔细地搜查,同时还得在这片对于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异国土地上展开生存的智慧,他唯一想做的,就是为发生的一切寻找一个真正的答案——在这样一片交织着不稳定的危险气息的死亡区域里,不管是完全流氓的国家政体还是迫在眉睫的战争信号,都有如狂暴的野兽一样紧紧地尾随在他们身后。受到炙热的太阳的烘烤,罗伊汗流浃背地带领着队友从散发着险恶的地界迈进了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他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武器,就是真相本身。 幕后花絮知道保罗·格林格拉斯名号的影迷或许还不算很多,但说到他的代表作《谍影重重2》和《谍影重重3》,不少影迷肯定大呼过瘾。好莱坞有不少电影续集都被评为狗尾续貂之作,但《谍影重重》系列的续集,不仅保持了首部的精髓,还创造了更大的辉煌。《谍影重重3》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保罗·格林格拉斯更凭借此片摘得伦敦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除了《谍影重重》系列,保罗·格林格拉斯的另外两部作品同样也是赞誉无数,一部是 2002年的《血腥星期天》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2007年的《联航93》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绿区》是保罗的第七部电影长片,他找来了布莱恩·海尔格兰德为剧本操刀。布莱恩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曾凭借《洛城机密》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凭《神秘河》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他编剧的电影还包括了《血腥拼图》、《怒火救援》、《吸血鬼助手》、《地铁惊魂》等等。 剧本的创作灵感来自《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的特派记者拉吉夫·钱德拉斯卡兰所著的畅销纪实小说《翡翠城的皇室生活:伊拉克的“绿区”内幕》(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 Inside Iraq's Green Zone),该书还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保罗表示自己的初衷并不是拍摄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动作片,而是以一个真实的背景,结合伊拉克战争和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事件为缘由,拍摄一部紧张刺激的惊悚片。 从失忆的特工到武器专家 《绿区》改编自拉吉夫·钱德拉斯卡兰(Rajiv Chandrasekaran)所著的畅销小说《翡翠城的皇室生活:伊拉克的“绿区”内幕》(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 Inside Iraq's Green Zone),由因《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而赢得奥斯卡奖的编剧布莱恩·海尔格兰德(Brian Helgeland)接手剧本的创作工作,还有凭借着《谍影重重2》(The Bourne Supremacy)和《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被大家所熟识的电影人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他将在这里担任的是导演的工作,格林格拉斯特别强调道:“首先,我必须声明的一点是,《绿区》并非一部描述伊拉克战争的动作电影,而是以这样一个历史舞台为背景所展开的一个与惊悚、悬疑有关的故事——这两个本身的出发点与切入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个人的电影经历当中,我意识到一个事实,最优秀的惊悚片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要发生在一个极端的环境当中,在类似的前提下,再去制造一些机会,让里面的人物面临一些急速且剧烈的道德挑战,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与衡量。” 在过去超过10年的时间里,保罗·格林格拉斯因为执导了几部极具冲击力的动作惊悚片,而在这个领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声望,尤其是《谍影重重》之后的两部续集作品,为他收获的是显而易见的功绩,包括他那制造舆论以及影响的能力和懂得如何讨好全世界范围的观众的电影技巧……不过,这位电影人同样也因为制作了几部拥有着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的戏剧张力的剧情片,而受到了范围更加广泛的影迷的追捧——比如说2006年的《颤栗航班93》(United 93),就讲述了一个极具鼓舞作用、同时也令人很心碎的故事,勾勒出来的是一群勇敢的乘客和机组成员的形象,他们在9月11日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时,奋勇的反抗,虽然最终难免坠机的悲惨命运,却保全了更多人的性命。格林格拉斯之所以会制作这样一部影片,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在那一天死去的英雄们,他还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悬疑故事,迫使着观众回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评论界给予这部影片的是极大的肯定,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的提名。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收获了如此多的电影成就的保罗·格林格拉斯,事实上是在英国的独立电视台开始了他的事业的,在那一段时间里,他走访了很多因为战争而变得四分五裂的国家,报道了多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新闻故事……后来,当格林格拉斯逐渐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电影领域之后,他发现自己仍然会不自觉地受到那些讨论适时的社会性事件的作品的吸引。将纪实性的讲故事方式和严格要求的条理性结合进一个电影人应该具备的戏剧结构和敏感度当中,格林格拉斯正在通过一系列电影作品不断地创造着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制片人劳埃德·莱文(Lloyd Levin)解释道:“在如何为一个故事带来具有振动的感染力、尽显其真实的特色方面,可以说格林格拉斯拥有的是非常尖锐的感知能力,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就为了在以现实为依据的基础上,完美地建立起充满能动性的视觉想象力。” 在执导由马特·达蒙(Matt Damon)主演的票房大片《谍影重重》的两部续集的间隙,保罗·格林格拉斯自编自导了《颤栗航班93》,他同时还为影片担任了制片人的工作——这部影片给他带来了一堆难能可贵的制片人朋友,除了劳埃德·莱文之外,还有蒂姆·贝万(Tim Bevan)和艾里克·费尔纳(Eric Fellner),对于再次合作的可能性,每一个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如此高涨的情绪也成了促成这部《绿区》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贝万说:“这一次,我们决定制作一个覆盖范围更广泛的故事,仍然依靠的是真实的历史背景,这是我们需要遵从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其实开始的时候,保罗·格林格拉斯就和编剧布莱恩·海尔格兰德一起商量并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沉浸到以失败告终的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搜寻工作为背景的大环境中,创造出一个由悬疑色彩占主导地位的惊悚故事……有了这样一个电影目标,他们开始积极地寻找所有与这个发生在伊拉克的戏剧话题有关的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的资料收集,他们分别与不同的专业人士会过面——其中包括24个专攻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事专家,他们都曾在伊拉克服过役;6个拥有着第一手资料的 CIA探员;还有CIA辅助军事行为的特别小组,他们曾在伊拉克抓获过好几个头号通缉犯。 战争地带的奢华象征——“绿区” 《绿区》的另外一个创作灵感则来自于《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的前任主编拉吉夫·钱德拉斯卡兰所著的一本非常畅销的纪实小说,里面全部都是一些伊拉克就武器检查方面未加任何渲染的最直接的资料来源……这本小说最终成了进入“绿区”的一个入口,制片人劳埃德·莱文说:“我们制作这部影片的动机还是非常地明确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和编剧布莱恩·海尔格兰德希望能够将真实发生在伊拉克的某个特定事件结合进一部以惊悚风格为主的影片当中,然后我们就获悉了一个我们真正需要的故事素材。” 随着几位电影人明确了具体的努力方向之后,保罗·格林格拉斯很快就有了另外一个清晰的认识,他觉得《绿区》在戏剧表演的敏感度方面,很适合与自己有过几次合作的马特·达蒙,格林格拉斯表示:“当我和达蒙刚刚完成《谍影重重3》的拍摄工作,就已经坐下来讨论过下一部可能合作的影片了,而且我们还在同一点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识,即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就位处于巴格达——是否能以此为背景制作一个真实、可信度极高的惊悚故事,就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最显而易见的挑战。在我看来,惊悚元素是观众能够理解并接受的电影语言之一,当人们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虽然只能被动地接受大银幕正在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抵达的却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奇幻地带……电影所带来的是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震撼效果与冲击力。” 保罗·格林格拉斯和马特·达蒙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共同完成的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电影任务,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格林格拉斯解释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询问自己,‘我们能否在影片中创造出一条拥有着引人注目的故事核心的悬疑线索?里面填充的是让人喘不过来气的惊险动作场面,既刺激,又带有很大程度的神秘主义?’就像《谍影重重》系列一样,我们必须得以一种很有权威性的内部视角,切入一个对任何人来说都不甚熟悉的秘密世界当中,也就是巴格达周遭极端恶劣的环境。” “绿区”是巴格达市区一个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的封闭区域,被美军占领之后,就成了美国控制伊拉克的中枢地带,里面全部都是一些高水平的生活设施,极尽奢华之能事,位于其封锁线两端的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保罗·格林格拉斯和布莱恩·海尔格兰德从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交织出了一个更具戏剧张力的故事背景,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这部影片,让影迷们经历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跨越伊拉克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沙漠地带,视线紧随着影片中的罗伊· 米勒所驾驶的那辆军用悍马车,人们不仅将会看到“共和宫”隐蔽的会所和房间——那里已经成为由美国领导的临时政府,目的是为了让伊拉克重新团结起来。还有被树荫遮盖起来的街道,每一个人都认为伊拉克被通缉的要犯就隐藏在这里。 在布莱恩·海尔格兰德设想的剧本中,罗伊作为一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搜寻专家,被派遣到伊拉克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武器,挽救生命……对自己的任务和所带领的小分队无比地信任和忠诚,罗伊出发寻找那些创造了这些武器、并对它们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负责的人,他的最终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去除任何潜在的危险,确保正义的实施。随即,罗伊被告知,美国官员已经得到了确凿的消息,证实这些武器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萨达姆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对自己的人民以及任何一个企图推翻他的人使用它们。但是,当罗伊开始了搜寻工作的时候,他却意识到事实远没有他知道得那么简单。 随着故事的发展,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有意让罗伊走入一团迷雾,开始质疑这些有可能藏着武器的地点背后的联系——因为他在去过了一个又有一个被指定为有嫌疑的地方之后,却发现里面根本就是空无一物。而且最让罗伊感到无比疑惑的是,他的无线电再也收不到任何官方的回答,却遇到了一个资深的CIA探员、一个伊拉克公民和一名记者,他们为他提供的零星线索,将他引至一切冲突的中心地带……罗伊慢慢地意识到,原来真相全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而且这背后牵扯的势力范围也早就超出了他的掌控,就连他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了无端的威胁。 幕后花絮·《绿区》由《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记者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的作品改编而成。 ·本片于2007年便开拍,预计于2008年3月12日上映。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推迟至两年后的2010年3月12日。 ? ·本片是马特·达蒙第三次和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合作,前两部分别是《谍影重重2》和《谍影重重3》。 ·与前两部马特·达蒙和保罗·格林格拉斯合作的电影分级为PG-13不同,《绿区》被MPAA定为R级。 精彩对白Clark: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 here, Miller? Why do you do this? Roy Miller:I'm here is to identify weapons, and save lives. Clark:Then you engage in complex, not for me. 克拉克:“你以为你在这里干什么,米勒?你为什么这么做?” 米勒:“我到这里是要找出武器,并且挽救生命。” 克拉克:“那你搞复杂了,对我来说不是。” Lawrie Dayne:Nothing found, this thing normal? Roy Miller:Not normal.I read your article, you said that intelligence from the Magellan, who is the military's top intelligence sources? Lawrie Dayne:No, I can not talk abou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Roy Miller:Have you ever been Magellan said that area? Lawrie Dayne:No. 劳瑞:“什么都没找到,这件事正常吗?” 米勒:“不正常。我读过你的文章,你说情报来自麦家伦,他是军方的头号情报来源吗?” 劳瑞:“不,我不能谈论情报来源。” 米勒:“你去过麦家伦说的那个地区吗?” 劳瑞:“没有。” He was Loyal to this mission,But on a search without answers.He was left with one choice. No one will escape the impact。 他尽忠职守,但陷入一段没有结果的调查。他只有一个选择。 没有人可以躲过它的影响。 一句话评论在当下的美国,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显得尤为难得。 ——《芝加哥太阳时报》 一部充满活力、惊悚的动作片。 ——《好莱坞报道》 高能量的惊悚片! ——《Reelviews》 真实相关背景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情报 “弧线球”是棒球比赛中投球手掷出运动轨迹呈弧线的球,用于欺骗击球手。美国总统布什指派的独立调查小组近日公布伊拉克战争情报调查报告称,美国在伊战前的情报失误主要是受“弧线球”欺骗所致。这里的“弧线球”是一名伊拉克线人的代号。 按照调查报告的说法,这个“弧线球”声称伊拉克研发化学武器,并拥有大量移动生化实验室。但伊战结束后的调查发现,声称自己参与伊拉克违禁武器计划期间, 这名线人其实根本就不在伊拉克境内。 伊战情报惟一来源 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弧线球”是一名伊拉克化学工程师。联合国核查人员1998年撤离伊拉克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急需获得有关伊拉克武器发展的新情报,“弧线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了线人。报告指出,美国2002年10月公布《国家情报评估》认定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几乎完全只基于”来自 “弧线球”的情报。 报告指出,美国情报部门几乎完全依靠“弧线球”提供的线报,并且未对线人提供情报进行细致核实,这是中央情报局及其他情报部门错误判断伊拉克违禁武器情况的“主要原因”。 美国情报机构成员很早就对“弧线球”产生怀疑。部分中情局官员指出,当“弧线球”申请移民欧洲时,他的记忆力突然大幅“增强”;当移民申请得到批准后,他似乎又患上了失忆症。 2000年5月,一名指派到中情局工作的国防部官员获准与“弧线球”见面,显然是为了调查这名线人是否真的经历过所谓的化学武器事故。调查报告说,这次调查的结果是“不确定”。但这名官员表示,“弧线球”在见面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可能是一名酗酒者”。他还对线人一口流利的英语感到吃惊,因为德国情报部门说线人不会英语。中情局2001年从德国情报部门得知,线人“失控”,不知去向。 虽然存在诸多疑点,但这名线人的一派胡言最终还是成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依据”,其中蹊跷耐人寻味。美国《纽约时报》昨天评论说,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在伊拉克战前情报是否受到政治扭曲和决策者如何利用情报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等问题上,语焉不详。随着伊拉克战争临近,问题不断出现。鲍威尔在联合国做陈述报告前,中情局要求与“弧线球”直接接触。中情局下属某部门负责人要求德国情报官员安排与线人共进午餐。 根据调查报告,德国情报官员反对说:“你不会想见他,因为他是疯子。”德国情报官员说,“弧线球”患有精神病,与他谈话只会“浪费时间”,他可能是个“骗子”。 中情局多名成员表示,他们当时向上级报告“弧线球”可能不可靠,但没有得到相应重视。一名中情局成员透露,后任中情局副局长的约翰·麦克劳克林当时听说线人可能是骗子后只是说:“哦,天!我希望那不是真的。” 一名中情局官员说,鲍威尔在联合国陈述报告的前一晚,他与后任中情局局长的乔治·特尼特通电话,警告依靠单一情报源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调查报告说:“特尼特只以‘是,是的’以及自己身体疲劳作为回答。” 获奖情况2010年 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Teen Choice Award) Choice Movie Actor: Action Adventure(提名)马特·达蒙 2010年 World Soundtrack Awards(World Soundtrack Award) 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提名) 约翰·鲍威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