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粽巴箬竹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粽巴箬竹 种拉丁名:IndocalamusherklotsiiMcClure 种别名:光箨箬竹(香港竹谱) 科中文名:禾本科 属中文名:箬竹属 属拉丁名:Indocalamus 海拔:500 命名来源:[LingnanUniv.Sci.BullNo.9:22.1940] 中国植物志:9(1):686 组中文名:箬竹组 组拉丁名:Sect.Indocalamus 亚族中文名:赤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SASINAEKeng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产地分布广东、香港、广西、湖南。浙江、江西有引种栽培。海拔500米,野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新界烂头岛。 形态特征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通常高2米,直径5-6毫米,全体无毛,光亮,竿壁厚,近于实心。箨鞘易破碎,光亮,有时沿边缘具有稠密的纤毛;箨耳无或极微弱;有时鞘口具少量黑棕色、粗糙的繸毛;箨舌极短,截平形或微突起,背部被有粗硬毛,边缘或具微纤毛;箨片宿存性、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基部扩大而抱竿,两面均无毛,嫩时玫瑰色。小枝通常具3叶;叶鞘上部或稍有肋纹,边缘生密集褐色纤毛;叶耳通常无,鞘口繸毛黑棕色至稻草黄色,坚硬,粗糙,数目少或有时无繸毛;叶舌极短,背部被有粗硬毛,先端凸出,边缘具微纤毛;叶柄长1-4毫米,基部向上生有小刺毛;叶片长14-29厘米,宽10-50毫米,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具长渐尖的芒状尖头,无毛,上表面常为淡灰色,嫩时先端有时被短柔毛,次脉6-9对,小横脉形成长方格状。圆锥花序紫色,生于枝条或小枝的顶端,开展或近于开展,长7-8厘米,花序柄无毛,长达8.5厘米,花序轴和分枝细长,无毛;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5毫米,稍扁,含小花4朵;小穗柄长3-15毫米,基部具枕瘤;小穗轴节间在近小花一侧扁平无毛,另一侧则粗糙,易逐节脱落;颖2,无毛;第一颖长5-5.5毫米,先端钝;第二颖长6.5-8毫米,先端急尖;外稃薄纸质,易破碎,无毛,长约6.5 (7)毫米,披针形,钝头或急尖,背部无毛,具5脉;内稃稍长于外稃,但有时可较短,脊上除先端具纤毛外,余处无毛。鳞被透明,前方的2片长约1.25毫米,后方的1片则稍长;花药长约5毫米;子房无毛,近于纺锤形,背腹扁,花柱2。果实未见。 生长习性海拔500米,野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 园林用途用途同阔叶箬竹,作观赏亦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