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羲皇故里 |
释义 |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概述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遗址遗迹伏羲台,位于河北省新乐市区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之东隅,是新石器时代三皇之首伏羲氏寓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地方,伏羲台、金水河、葫芦头、剌孩草是伏羲时代留下的遗物和遗迹。帝喾时期开始在伏羲台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据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 历史沿革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野台即伏羲台)以窥齐中山之境。”《辞源》羊部有:“义台即古野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新乐县西南部,战国时赵武灵王……。见史记赵世家、读史方与纪要真定府新乐县。” 《魏书·地形志》载:“中山郡领县七……新市(二汉、晋属,有蔺相如冢,羲台城,新市城。”“皇始二年(公元397年)道武与慕容麟战于义台坞(义台即古伏羲台)大败之)。” 在伏羲台出土的石斧、石镰、骨刀等文物及伏羲台的地层、地貌都证明了伏羲台是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根据伏羲台周围裸露大量的商周时期的砖瓦等建筑构件,经河北省文物专家考证,伏羲台龙师殿、寝宫、六佐殿始建于商周。元大德五年(1301年)对六佐殿进行了维修。 隋大业中,新乐籍著作佐郎郎余令归里省亲,为新乐敬题《羲皇圣里》。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伏羲台庙已有很大规模。台高约五丈,正殿五间,寝宫三间,山门三间,司香火大小十五间,台庙所占香火地总约五十三亩。 明万历年间,羲台城废,留下遗址。台上保留羲皇古庙。《新乐县志》万历本载:“羲台,在县西南十五里,碑字剥落,不可睹视,有城见《魏书》,今城废,遗址屹然,其台高一丈八尺,东西阔十五丈有余,南北长二十五丈,上有羲皇古庙。”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修三司圣母殿使殿宇三间焕然一新。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开始动工,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竣工。历时八年对伏羲台、庙进行了维修,将一个“台庙就圯”的古台破庙修成为台象八卦屹屹然,庙成具瞻巍巍然,廊祠门垣罔不翼翼秩秩然。 明天启五年(1625年)重修浴池亭。 清顺治二十七(1660年)重修伏羲台庙宇。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对伏羲台、伏羲庙进行了维修。修复了浴儿池。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伏羲庙诸庙已倾,对关帝、龙王、药王、马王、伏羲后宫以及娘娘、太尉等殿共七处进行修葺。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伏羲庙。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对伏羲庙进行了小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对伏羲台庙进行了维修。 清代中后期伏羲台庙产已达到二百多亩,庙宇一十五座,一百多间。 解放前后伏羲台配庙全部拆完。建国后至文革期间由人武部、商业、林业占其庙产。文革后期将龙师殿、寝宫拆除。 一九八五年新乐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后,开始对伏羲台进行保护和管理。 一九九0年河北省文物局拨款由省古建研究所对六佐殿(原十王殿)进行了落架重修。 一九九四年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历史、古建专家通过论证,批准复建了龙师殿、寝宫仿明制式的古代建筑。 一九九五年建成伏羲女娲业绩展室颂羲堂。对伏羲画卦台进行了加固和维修。根据原样重新制安了汉白玉石栏板。伏羲台北侧浴儿池、葫芦头、浴池亭修复一新。 一九九六年为有利于保护,在伏羲台周围修建了4800米长的保护围墙和与人祖庙格调一致的三个仿古出入门。 二00二年复建钟、鼓亭,修建了伏羲台管理办公用房。 二00二年新乐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强对伏羲台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以伏羲台、人祖庙为核心,着手兴建伏羲文化园,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做出全面规划,并通过国家级文物、历史、旅游专家组的论证。 二00四年复建华胥殿(俗称老娘殿)。 为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一九九三年新乐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伏羲台为核心兴建伏羲文化城。经过几年的恢复建设伏羲台、人祖庙已初具规模,二00二年开始对外开放。几年来由伏羲台的门票业务收入,应用于全市文物工作,给新乐文物建设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天水作为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庙宇——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有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人文遗址和实物。充分论证了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路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也进一步说明甘肃天水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祭祀习俗天水自古就有民间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习俗。自秦人始,对伏羲钦崇有加,历代奉祀。早在公元前756年,秦文公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金代,天水卦台山已有伏羲祭祀活动。明代,伏羲祭祀中心移至天水西关伏羲庙。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程序严谨的祭祀方式,造就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伏羲祭祀文化。2006年,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天水市始终把伏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重要内容来抓。1988年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连续举办的伏羲祭典,成为甘肃和天水重要的对外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人来天水朝觐祖先,使天水成为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为“羲皇故里”,已成为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天水已成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 ,在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文化价值2002年,天水市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术研究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以伏羲文化的宣传研究和伏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旨,将全国数十家社科院、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国内外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1992、1995、2001、2003、2005、2007年先后在天水召开了海内外学者参与的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史前文化研究。2009年6月22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将主办2009(己丑)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祭祀仪式,同期,还将举办“伏羲文化与中华智慧”论坛等系列活动。届时,将邀请海内外各届人士齐聚天水,参加祭祀伏羲仪式,共同朝觐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本源文化,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时代风貌,吸引着国内外华人和专家学者关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伏羲文化实质是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其浓厚的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塑造民族灵魂,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和团结世界华人投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伏羲文化开创中华文明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 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造书契即以符号来代替先民用结绳以记事;以俪皮为礼,改革了古代婚姻制度;结网罟、开始了原始畜牧业;同时伏羲与女娲共同发明琴瑟,创作乐曲,以用于礼仪、宗教、占卜、巫术等活动。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日龙师。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祸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恢复公祭伏羲大典1988年天水市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连续举办的伏羲祭典,成为甘肃和天水重要的对外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人来天水朝觐祖先,使天水成为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为“羲皇故里”,已成为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天水已成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在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成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2002年,天水市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术研究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以伏羲文化的宣传研究和伏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旨,将全国数十家社科院、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国内外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1992、1995、2001、2003、2005、2007年先后在天水召开了海内外学者参与的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史前文化研究。2009年6月22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了2009(己丑)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祭祀仪式。同期,还举办了“伏羲文化与中华智慧”论坛等系列活动,邀请海内外各届人士齐聚天水,参加祭祀伏羲仪式,共同朝觐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地理区域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50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物产经济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天水不仅有昔日辉煌,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焕发出无限的改革热潮和发展活力。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天水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轻纺、电子三大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一座西北电器城正在崛起,名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结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正在实施;五横三纵省道国道及市区环形交通的贯通,天兰、陇海铁路复线的建设,通讯网、电力网的扩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融合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天水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天的天水,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重点城市、科教兴市重点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影响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本源文化,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时代风貌,吸引着国内外华人和专家学者关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伏羲文化实质是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其浓厚的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塑造民族灵魂,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和团结世界华人投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