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筠门岭镇 |
释义 | 筠门岭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南部、武夷山脉西麓、赣江贡水上游,全镇地域面积297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其中畲族村2个),总人口4.2万人。全镇林地面积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4%,活立木蓄积26万立方米。 简介筠门岭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南部、武夷山脉西麓、赣江贡水上游,全镇地域面积297平方公里,辖东街、西街等2个居委会,筠门岭、盘古、龙头畲族、黄坌、竹村、湖塅、元兴、羊角、营坊、竹子坝、芙蓉、荣田、上增畲族、黄埔、州场、石久、学子、半照、白埠、长岭、下阳、鹤形、楠木、大照、小照、黄陂等26个村委会(其中畲族村2个),2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党员795人,有39个党支部,辖区内聚居着蓝姓和雷姓畲族人口1650人,长寿老人年龄高达103岁。全镇林地面积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4%,活立木蓄积26万立方米。已探明有莹石、石膏、锡、岩盐、高岭土、陶土等10多种矿产资源。该镇水电充裕,已建有羊子岩等7座水电站,是闽、粤、赣三省相邻之地,曾有“赣南四大名镇”之一的美誉,有206国道、会武省际公路穿镇而过,是革命战争时期会寻安中心县委所在地。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筠门岭镇实际,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继续实施好“兴果富民、兴企富镇、兴商活镇、旅游牵线、重振雄风”和大乡大镇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做好果业开发和招商兴工两篇文章,积极推进农业化、工业化、小城镇化进程。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7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60万元,农业总产值3519万元,财政收入46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939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元。 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初投资58.7万元,新修了小照和下阳村共计6000余米的烟田水利工程,总投资78.2万元的黄陂村“烟水工程”也基本完成;投入27.2万元资金的长崎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黄埔、白埠等村的排灌工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镇新增灌溉面积1515亩;投入农机补贴资金2.35万元,为农民添置机耕设备15台;新开果业公路62.4公里,架设果山高压线路5.2公里,新增果业输变电台区3个,总容量150千伏安,极大地改善了果业生产条件。学形、楠木两个村及其他村16个屋场的低压线路改造已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户户通电”。 脐橙产业脐橙产业的经济优势日益凸显。2007年全镇脐橙产量超过2100万斤,总产值达3000万元,其中新增脐橙开发面积4500多亩,已定购高位嫁接脱毒脐橙苗木21万多株,脐橙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极大带动了生资、车辆运输等三产业的发展。 烟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烟叶产业。通过加快投入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形成了黄陂、小照、下阳、长岭、大照、营坊、元兴等烟叶种植重点村,并辐射带动全镇农民多种烟、种好烟,2007年全镇收购烤烟40.3万斤,平均收购价达每斤5.92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10月注册登记的“筠门岭丰收脐橙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会昌县境内成立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盘古、龙头、竹村等村的果业生产,极大地拓展了脐橙果品和生资营销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全镇脐橙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稳定好、服务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筠门岭镇将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开放的胸怀、更开放的态度诚邀八方客,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越的环境诚待四海商,力争年2008内引进投资额达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个。全面完成九二工业基地征地拆迁任务,保证落户企业顺利开工投产,并积极为落户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治安环境、信贷环境,形成良好的全民创业新格局,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一要实施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重点抓好盘古、龙头等果业村,黄陂、小照等烟区村的产业示范工作。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升脐橙、烟叶、生猪、毛竹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年内新增脐橙开发面积4000亩,其中3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6个,种植烤烟2000亩,出栏生猪30000头以上。二要加强农产品的宣传和包装,形成产业品牌优势,把筠门岭镇的产业品牌打出去,如楠木的金橘。三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争取50%以上农民自愿加入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四要推进科技兴农,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抓好良种良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做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覆盖所有的产业农民。同时,抓好农民科技带头人的规范培训和管理工作。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要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年内完成长岭—大照、长岭—黄陂—秀塅—小照、206国道—黄埔、盘古—龙头共18.1公里的农村公路硬化工程,配合县里实施好206国道—清溪—寻乌三标县际公路改造工程、小湾至营坊旅游公路硬化工程,用好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完成芙蓉塘背至凹脑、206国道至竹村小学等公路硬化工程及长岭至天井塘的沙石路建设,新开白埠圩至寨脚下、竹村细坑公路。二要实施好农村水利建设项目。2008年内完成学子、黄埔、州场、门岭、盘古、龙头等11个村2300多人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羊子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上增水渠的维修工程,争取元兴村的烟田水利工程项目和洛家陂水渠维修项目。三要实施好农村电网的改造项目。年内将对个别山区村的低压线路继续进行改造和完善,真正实现“户户通电”,以更好的服务广大用户,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开展村庄整治。通过农户主动申报,2007年选定了22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扶点14个,自主建设点8个,覆盖13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725户,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建设产业型、生态型、致富庭院型等特色主题新村的工作路径,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14个省扶点基本成型,8个自主建设点达到“一改”以上,硬化2.5—4.5米宽的村组干道10.5公里,硬化1.5米宽的入户路7.2公里,改厕457户,改水572户,92户人家用上了沼气能源。打造出了竹村新老屋村庄整治新村、湖段生态新村、芙蓉寨背红色新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村。 二是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2007年全年共培训农民2154人次,并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通过劳动保障所的推荐平台,极大地推动了筠门岭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一村一名中专生”工作,筠门岭镇有24位青年农民享受优惠政策进入了大学或中专学校学习。 三是按照创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的目标,对圩镇的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圩镇的市政区划做了科学规划,并且将规划提交到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得圩镇规划建设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城管队,重点抓好了圩镇出入口,主要街道和农贸市场的整治,新建圩镇垃圾池15座,制订了圩镇管理长效机制,使筠门岭镇的圩镇面貌不断变美,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四是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部署,对筠门岭镇17个村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1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