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竽 |
释义 | 一、汉字释义竽 读音:yú ㄩˊ 部首:竹 部外笔画:3,总笔画:9 五笔:TGFJ 仓颉:HMD 字义: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滥~充数。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详细解释竽〈名〉 (1) (形声。从竹,于声。从竹的字有时与乐器有关。本义: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 同本义。战国时盛行于民间 竽,竹三十六簧也。——《说文》。按,管乐也。调竽奇声以耳异。——《荀子·正名》 (2) 又如:竽瑟(竽与瑟);竽籁(指竽和箫) 康熙字典【未集上】【竹字部】 竽 ------------------------------------------------------------------------------- 【广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于。【说文】竽,三十六簧乐也。【周礼·春官疏】竽长四尺二寸。【注】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於此也。【世本】随作竽。【释名】竽,污也。其中污空。【博雅】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乐书】近代笙竽十九簧,竽与笙异器而同和,故《周官》竽与笙均掌之笙师。【周礼·春官】笙师掌敎吹竽。【礼·乐记】君子听竽笙,则思畜聚之臣。【易通卦验】冬至,吹黄钟之律,闲音以竽。【老子·道德经】服文采,带利劒,厌飮食,而资货有馀,此之谓盗竽。【注】竽者,五声之长也。竽倡则众乐皆和,大奸倡则小盗和,故曰盗竽。【集韵】或作??。 考证:〔【释名】竽,污也。其中汗空。〕 谨照原文汗空改污空。〔【礼·乐·记】君子听笙竽,则思畜聚之臣。〕 谨照原文笙竽改竽笙。 【卷五】【竹部】竽 说文解字管三十六簧也。从竹亏声。羽俱切。 二、吹奏乐器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 文献记载《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等唱则诸乐皆和”。其形状如笙而较大,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象(《中国音乐史图鉴》Ⅱ—64、Ⅱ—67至Ⅱ—70)。据《周礼·春官·笙师》郑玄注、许慎《说文解字》、应劭《风俗通义》等记载,竽属匏类乐器。人们都知道“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可见其在古代的流行。古人黄滔据此写有《省试——吹竽》一诗:“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先后无错杂,能否立参差。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 形制结构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收藏文物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唐代竽三支。吴竹竽二支,分别长87、78.8厘米。斑竹竿一支,长91.8厘米。竽斗木制,髹漆,十七管,有细长的吹嘴。与当时的十七簧笙相似。《旧唐书·音乐志》:“今之竽笙,并以木代匏而漆之”。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曾复制一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