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螳螂捕蛇 |
释义 | 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 成语【名称】螳螂捕蛇【拼音】táng láng bǔ shé 【解释】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事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文螳螂捕蛇 (清)蒲松龄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聊斋志异》 译文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慢慢地走进,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还是跌不下来。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选自于《聊斋志异》 词译觇:探看。 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 摆扑:扭动摔打。 状:样子 大:很,非常。 殊:极、很,完全 。非常 攧(diān):同“颠”,跌。 倾跌:滚动跌打。 据:站立 。 攫(jué):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竟:终于。 闻:听见。 其:它的。 临:从高处向低处看。 去:离开。 寻:找寻。 革:皮。 近:附近 道理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会取得胜利。 词句解释似有物捉制之(代词,指代蛇) 则/一螳螂/据树顶上,以刺刀/攫其者 攧不可去(攧:跌) 寻途登觇(觇:探看) 见巨蛇围如碗(见:看见)(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然审视殊无所见(视:审视)(殊:极、很,完全) 寓意1.因为如果某一种生植物若没有自己的天敌和自己是其它动植物的天敌,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生存的能力。 2.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胜利。 给人的启示(1).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2).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相关链接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享年七十五岁,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另有相关同名电视剧和电影等。 相关习题一.文言文中,“之”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2.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答:1.第一个"之"是"的"意思,第二个"之"是代词,指代"蛇" 2.这里的"之"是代词,指代"蛇" 3.这个"之",语气助词,"久之"是"很久之后"的意思. 二.读完文章,你认为螳螂为什么能刺死巨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根据文中描述,螳螂能伤到蛇,蛇伤不到也躲不开,最后慢慢被杀死. 这篇文章是古时候一篇志怪,记录的文字,螳螂杀死大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致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