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螅 |
释义 | 螅 xī (1) ㄒㄧˉ (2) 〔水~〕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附在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大多雌雄共体。 (3) 郑码:INWZ,U:8785,GBK:F3A3 (4) 笔画数:16,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3251114544 详细注解: 螅 xī 见“水螅”(shuǐxī):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生活在水中 腔肠动物水螅类中的多孔螅是一个很小的类群,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所特有,从浅水到30m深处均有分布。多孔螅具有坚硬的石灰质骨骼,常常是构成珊瑚礁的重要成分,为造礁生物之一。多孔螅属水螅纲(Hydrozoa)、多孔螅目(Milleporina),目下只有多孔螅(Millepora)1属,全世界已发现生活的多孔螅有10余种,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等热带海区。我国已记录5种多孔螅,标本采自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地。化石种类的多孔螅发现于三迭纪以前,是一类古老的动物。 多孔螅目与拟珊瑚目(Stylasterina)都具有块状的石灰质骨骼,因此常常将此2目并为1目,称水螅珊瑚目(Hydrocorallina ),也有人将多孔螅包括在螅形目(Hydroida)内。但大数学者认为,依据多孔螅特殊的结构特征,应单列一目。 多孔螅的石灰质骨骼为向上生长的不规则的叶状或分枝状 高可达 30~60cm。生活的多孔螅其骨骼为共肉(coenosarc)所覆盖,共肉由外胚层、内胚层及中胶构成,呈肉质状。多孔螅体色鲜艳,有绿、黄、白、褐等色。体表具有许多大小两种分布不规则的孔,因以得名。较小的孔称为指状孔,较大的孔称为营养孔。 多孔螅的共肉的上皮伸入孔内,在石灰质骨骼内形成共肉管,管子分枝,构成复杂的网状 多孔螅的石灰质骨骼即由共肉管分泌形成的。管内分布有虫黄藻。共肉管的垂直管与体表的大小孔相接。垂直管又为水平的石灰质板横截。水螅体只从顶端的石灰质板处伸出孔外 雌性和雄性水母体可自由游泳,生命很短,只有数小时,排出生殖细胞后即死亡。 多孔螅具有2种或3种刺丝囊,水螅体有穿刺丝囊和等刺丝囊;在水螅体的基部和共肉中有宽基等粗有梢刺丝囊(只在多孔螅中存在,此亦为多孔螅单列一目的依据之一)。刺丝囊的毒性较大,刺中人会产生灼烧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