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蜃景
释义

即海市蜃楼。古人误认是蜃吐气所形成的景象。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时传说这种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气而成的,故名。

简介

【词语】:蜃景【注音】:shèn jǐng

【出自】:《山市》《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释义】: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有时眼前会突然耸立起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或者其他物体的幻影,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这就是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特点

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上空经常会出现蜃景;二是出现的时间一定,比如我国蓬莱的蜃景大多出现在每年的5、6月份,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现,而美国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后的20天内出现。

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屡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作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

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成因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在折射率连续减小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不是沿直线而是沿曲线进行的,当光从介质的折射率较大的部分向折射率较小的部分传播且发生全反射时,光的传播将不以折线的形式而以图1的曲线进行。 当我们把筷子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后,你会发现,筷子像是被水折断似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光线在穿过密度均匀的物质(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和速度一般保持不变;当光线倾斜地穿过密度不同的两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接触的地方,或者叫界面,不仅传播速度发生改变,而且行进的方向也发生偏折,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光折射。当光线由密度较小的物质中射入密度较大的物质中也就是说,从疏介质进入密介质时,要向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在大自然中,空气层的各部分密度是有差别的,在特殊情况下,这种密度差还很大,因此,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就非常正常了。这也就是产生蜃景的原因了。

上现蜃楼

夏天的傍晚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有时能看到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空中,这就是“上现蜃楼”;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被暴晒了一天的空气温度很高而海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那么从海面向上的一定高度内,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越向上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较小即较稀薄,故空气的折射率就形成下层大而上层小的连续变化;远处的山峰、船舶、楼台等发出的光线从(折射率较大)密度大的空气连续不断地传播到密度小的上层空气,由于不断被折射而使光线越来越偏离法线,故进入到上层空气的光线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至发生全反射而形成沿图2示曲线传播的光路;当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感觉到远方的山峰、船舶、楼台、树木等景物悬在空中,这就是“上现蜃楼”。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的“蓬莱仙岛”很大程度上是看到海峡对岸大连市的局部影像。

下现蜃楼

夏日的正午烈日当头,沙漠表面被晒得非常热使其温度很快上升,由于沙漠地表处温度很高故下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空气密度逐渐增大,那么从沙漠地面向上空气的折射率则从小到大连续变化,故从远处物体或蓝色天空斜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逐渐减小的热空气层被折射后,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与入射角均逐渐增大,使传播方向总要向上偏一些,而且入射光线可能在沙漠地面附近发生全反射;由于人眼不能看到光线的曲折而是按直线追溯射入眼中的光线射来的方向看到物体的,所以人看到这些光线好像是由他的前方射来的,于是人们就看到前方远处物体的倒影或者感觉到前方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片蔚蓝发光的湖面(由于被太阳晒热的沙漠表面的空气不断地向上流动、晃动,也由于空气在折射率的变化,故他还会感觉到这蔚蓝的湖面晃动不止而真像波浪起伏那样);但由于上面所形成的是远处物体或蓝色天空的倒立虚像,在沙漠中实际是没有的;故人们看到前方的物体或水源但向前奔去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如图3示这就是“下现蜃楼”形成光路。这种情况在城市里也可看到,夏天烈日照耀在柏油路面上,坐在车内的人会发现前方被晒热的路面显得格外明亮光滑,似有一潭清水或被水淋过一样,但实际上路面是非常干燥的。

相关信息

在国外,也有许多关于蜃景奇观的记载。1913年美国的一个探险队去寻找一座神秘的高地。这个高地是探险队中的一个成员在几天前发现的。探险队为了证实这个新发现,乘船驶过冰山海域,然后登上冰川,步行前进,直到探险队看到那个被称之为过冰山海域,然后登上冰川,步行前进,直到探险队看到那个被称之为是新发现的大山时,景象慢慢改变了。最后,随着地球和太阳转动,探险队面前的景观消失得一干二净。高山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是广阔无垠的冰山海洋。事后,探险队认识到,他们上了自然界的当,海市蜃楼骗了他们。在战争史上,也有蜃景的记录。1798年,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沙漠中行进,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现迷乱的景象,一会儿出现一个大湖,顷刻间又消失了。一会又是一片棕榈树林,转眼间又变成荒草的叶子。士兵们被弄糊涂了,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纷纷跪下祈求上帝来拯救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一次沙漠会战中,一队英国炮兵正在射击,突然间,射击目标变成了一座海市蜃楼,指挥官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弄得莫名其妙,不得不停止炮击。另一次,一位德国潜艇艇长通过潜望镜看过美国纽约市的,他以为自己指挥的潜艇跑错航线,进入美国海域,赶紧下令撤退。其实,这位艇长也是受了蜃景的欺骗。

月亮蜃景

概述

月亮蜃景,这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是光经过不同温度的空气层发生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属于一种蜃景,类似海市蜃楼。

原因

当光线掠过不同空气层的边界时,眼前的月亮就会出现变形,产生了第二个月亮紧紧依附于第一个月球的错觉。几分钟后,两个月亮分开,稍微靠下的“月亮”重新滑入大海。经过一上午充足的阳光照射,海面在下午开始升温,在这种条件下,一个温度高的反常空气层就会出现并漂浮在海面上。在这组照片拍摄当天,海水表面温度达到4摄氏度,而海面以上空气温度却只有零下8 摄氏度,当满月的光线照射到这一冷一热空气层之间的边界,光线的路径会变形,形成了折射。于是产生了出现第二个月亮的幻景。这种现象类似于高温天气下路面水坑产生的幻景一样。物理学家利斯·考利博士说:“照片拍摄于傍晚时分。在阳光一天的照射下,海水升温,使得海面上方的空气温度升高。一旦不同层的空气具有温度差异,从它们中间穿过的光线正常轨道会变形,便产生了这种幻景。” 他解释说,月亮当时之所以呈现血红色,可能是因为被大气吸收的光线的蓝色波长较短,进而使红光可以通过。

神奇景象

美国一名业余摄影师约翰·斯特森2009年2月初在美国缅因州卡斯科湾捕捉到一组令人称奇的月亮蜃景的照片。这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是光经过不同温度的空气层发生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当满月的光线照射到这一冷一热空气层之间的边界,光线的路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月亮下方就出现了幻影,几分钟后,月亮和其幻影分离,随后幻影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