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蛟川走书
释义

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中的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追溯渊源,据蛟川走书老艺人口传,约光绪年间,一个住在镇海县城小南门名叫谢阿树(又名谢元鸿)的蛟川走书艺人,因所住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二字,遂以此为名,称“蛟川走书”。艺人们都认为他是“蛟川走书”的创始人。谢阿树的师承关系,已无案可稽。

概述

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中的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追溯渊源,据蛟川走书老艺人口传,约光绪年间,一个住在镇海县城小南门名叫谢阿树(又名谢元鸿)的蛟川走书艺人,因所住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二字,遂以此为名,称“蛟川走书”。艺人们都认为他是“蛟川走书”的创始人。谢阿树的师承关系,已无案可稽。

由来

早期蛟川走书仅一人演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无后场和唱,艺人只用两只酒盅,一根竹筷,有节奏的敲打,自唱 自和。

抗日战争前夕,逐渐演变成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在庙宇、祠堂或晒场地用木板搭成一个小平台,演唱者开始用静木、纸扇、手帕等作小道具,伴奏也改用竹板、竹鼓打出有板有眼的节奏,并在落调时用清口唱和“哎哎哩啊……”的基本调。

抗战胜利前夕开始使用二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

解放后发展到多档形式,有时还增加琵琶、三弦、箫、笛等多种乐器伴奏。

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中的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追溯渊源,据蛟川走书老艺人口传,约光绪年间,一个住在镇海县城小南门名叫谢阿树(又名谢元鸿)的蛟川走书艺人,因所住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二字,遂以此为名,称“蛟川走书”。艺人们都认为他是“蛟川走书”的创始人。谢阿树的师承关系,已无案可稽。

传承基地

“一桌一椅一堂木,一人一口一折扇,无限风情在其中”。近日,流传百年、富含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蛟川走书”走进了镇海职教课堂。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海民间特有的说书形式,现在的年轻人对“蛟川走书”知之甚少。现年80多岁的著名传人张亚琴老师,尽管还在为“蛟川走书”奉献余热,但已很少演唱,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处于后继乏人的濒危状态。镇海区教育文化等部门决定将镇海职教中心定为“蛟川走书”的传承基地。经过层层筛选,镇海区首届“蛟川走书”文化传承学习班在镇海职教中心成立,并上演了最新创作的曲目《炮魂》。

据主演江亚华介绍,蛟川走书是宁波地区独有的曲艺形式,100多年来,因为其曲调优美,地域性、草根性的特点明显,所以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传承上很有优势,现在徒弟带徒弟,喜欢走书,会说走书的年轻人都已经培养起来了。蛟川走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表演上,生旦净末丑都由一人来演,别看女艺人穿着旗袍,身材婀娜,但演起大花脸来,声如洪钟,气势磅礴,很有冲击力。

演出的《炮魂》讲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两位女主演要分别扮演多个男性角色,惟妙惟肖中带着艺术的反差美。

传承发展

2007年6月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王亚玉。她很实在,一开口就是:蛟川走书是镇海区域民俗文化的一种,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历史知识,进行传统美 德教化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且深受百姓欢迎。我们不仅要保护,而且要为传承发展创造条件。 她对走书申报时间了如指掌:2006年6月,蛟川走书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蛟川走书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而在申报的背后,还有这么一组探索和努力:邀请省级专家来镇作艺术指导;鼓励曲艺队员走出去积极参赛;多种形式培养不同层次蛟川走书爱好者和走书传承人;在学校建立蛟川走书传承基地,让蛟川走书走进学校,让孩子们了解走书的艺术特色;为蛟川走书提供展示平台,在各级文艺活动中频频亮相,拓展走书的交流渠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与蛟川走书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结合起来等。

“孩子们张口就能唱陈年百古的东西是不现实的,但作为镇海人,能知道镇海地方曲艺蛟川走书以及它的大致唱腔是非常必要的。”王亚玉说:“有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蛟川走书也一样,要从根子上做好传承、发展文章。”

除了上述办法来保护、传承蛟川走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的工作机制,搞好曲目整理等。作为文化资源的蛟川走书,这么多年能流传下来,说明它既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也是历史的记忆。

不断创新

2007年今年5月24日,省文化厅在慈溪举办曲艺新作大赛时,蛟川街道、区文化馆选送的新走书《炮魂》获得了一等奖。“主要是领导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蛟川街道大力支持,加上我们在传统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区文化馆副馆长汪文娟告诉记者。 从接到通知起,区委宣传部和文广局立即予以落实,以中法战争期间林则徐在镇海研制大炮抗敌的故事为蓝本,重新编写了剧本。确定江亚华、王国芬担纲演出,张亚琴任艺术指导,同时邀请老乐师参与曲调改编。为了把角色演活演好,演员江亚华累得发烧,却仍然坚持打完吊针就跑到现场排练。李泰山、邬文亮、裘爕畴等老乐师都付出了心血。

蛟川街道提供了改良、提升走书的经费,街道文化干部刘寅燕放弃休息时间全程参与,区、街道文化部门相关领导在排练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不时到现场了解排练进度,鼓舞演员士气。参演队员都表示:“领导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努力。”

在《炮魂》表演中,伴奏动用了“八档头”阵容:主胡、中胡、二胡、琵琶、扬琴、箫、鼓板、大提琴,配上了4名演员进行合唱。功夫不负有心人,《炮魂》一炮而红,夺得了表演一等奖,剧本创作三等奖,一反“走书表演已经没有市场”的说法。

蛟川走书第一人

张雅琴、张雅琴……,伴着台下数千名观众的呼唤声,年近80高龄人称“蛟川走书第一人”的民间艺人张雅琴再次登上舞台,唱起经典曲目《杨家将》选段时,台下近千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206年6月12日晚上,大碶文化广场举办“蛟川走书”专场演出,张

雅琴、乐静等艺人表演了《杨家将》、《凤求凰》、《分段承包》等经典蛟川走书选段,数千名观众用如潮的掌声和呐喊表达了对“蛟川走书”等民间文艺形式和艺人的喜爱。此外,演出中穿插了民乐、莲花落、金陵塔、京剧联唱等形式的表演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至此北仑区民族民间机艺术节也落下帷幕。张雅琴,女,1928年生,大碶和鸽村人。家境贫寒,12岁学唱小曲,17岁时学唱镇海蛟川走书。19岁在高塘庙会唱书,因无师传授又没入行会,警察前来干涉。于是,去镇海正式拜前辈艺人陆尧林为师。

此后,正式走上了演唱蛟川走书的艺术道路,成为有史以来演唱蛟川走书的第一位女性艺人。她勤学苦练,从一个文盲,到后来已能看能读能唱长篇书目。从1953年镇海县曲艺协会成立起,她先后担任协会财务委员、财务队长、曲艺队长、县曲协主席、宁波市曲协理事、曲协副主席等职。1982年加入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和全国曲艺家协会,曾被选为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多次参加省市曲艺会演、调演并获奖。张雅琴嗓音洪亮,演唱的蛟川走书多是公案、武侠、演义等长篇大书,这也是她艺术特长之处。

1982~1992年,她为镇海县(区)人民广播电台曲艺专题栏目演唱《飞龙传》、《杨家将》、《潘杨案》、《兴唐传》、《五一兵站》、《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曲目。1996年10月至1998年5月为镇海电视台“蛟川书场”录像演播《杨家将》、《飞龙传》、《兴唐传》等节目,每天20分钟。在职期间,还精心培养蛟川走书接班人十余名。

走进校园

2008年5月13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蛟川走书”传承基地在镇海区职教中心建立。宁波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陈炳尧当天作了精彩的“蛟川走书”开课讲座,“蛟川走书”传承人江亚华等表演了曾获浙江省群星奖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的走书曲目《炮魂》,吸引了众多中学生现场报名学习。 这次由镇海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区文化馆组织的地方民间曲艺走进校园活动,是宁波大市范围内地方民间曲艺首次在校园中进行课堂化教学,对今后民间文艺在青少年中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提到“蛟川走书”,上了50岁的镇海本地人非常熟悉,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听着“蛟川走书”长大的,“蛟川走书与老镇海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海民间特有的说书形式,现在的年轻人却对它知之甚少。现年80多岁的著名传人张亚琴老师,尽管还在为“蛟川走书”奉献余热,但已很少演唱,整个艺术表演形式处于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为了传承“蛟川走书”这一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镇海区文广新闻出版局、镇海区文化馆的精心组织下,地方民间曲艺“蛟川走书”走进校园,走进镇海职教中心,并将镇海职教中心定为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基地。

传统书目

蛟川走书的曲调有30余种,常用的有20余种。如:小起板、基本调(蛟川本调)、赋调、抗调、词调、平湖、一字沙袋、五彩沙袋、娃娃调、乱台、哭调、水底反、正平湖、三顿、清丝二簧、流水、一根藤、五更调、武林调、急板等,但至今还保留着落调时的和音。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中的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 蛟川走书大多唱演义类长篇大书。传统书目主要有:《东汉》、《西汉》、《隋唐》、《反唐》、《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杨家将》、《紫金鞭》、《包公案》、《七侠五义》、《宏碧缘》、《平阳传》、《天宝图》、《白鹤图》、《粉妆楼》、《乾坤印》、《麒麟豹》、《红袍》、《双珠球》等。现代书目方面主要有《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黑凤》等。

奖项

1956年,蛟川走书艺人成立曲艺队。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蛟川走书编演了不少现代书目,这些作品主要有: 1956年以上阳乡干部贺玲娣抗台事迹编演的《抗台英雄贺玲娣》、和《养猪姑娘张芸香》(张亚琴演唱)在省首届曲艺调演中获一等奖;《互助合作是方向》(虞友甫演唱)在省首届曲艺调演中获优秀奖;

1965年,农业学大寨时,根据本县三山公社干部群众围塘造地的事迹,编演的双档走书《三山创业记》(虞友甫创作);同时,镇海曲艺队创作的中篇走书《闯海》和李蔚波创作的短篇走书《斗天斗地三山人》;

1966年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成为全队的宣传节目。

1978年,曲艺队重建,吸收了一些青年演唱员进行培训。并演出过一些书目,如林小明、李丹艳演唱的《金殿除奸》(张亚琴整理),在市走书调演中获青年演员优秀演出奖;江亚华演出的《戴口罩的姑娘》(钱洁编写),获浙江省新曲目创作比赛优秀奖等。

2007年今年5月24日,省文化厅在慈溪举办曲艺新作大赛时,蛟川街道、区文化馆选送的新走书《炮魂》获得了一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