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颍州 |
释义 | 历史唐置,改曰汝阴郡,寻复故,宋初曰颍州,升为顺昌府,金得为颍州,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市治,元省汝阴入州,清升为颍州府,民国废。 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行政概况颍州是一座古城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即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邑;秦汉以来,为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宋代进入鼎胜时期,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多年,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四人同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颍州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留有“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赞美颍州西湖的千古佳句。区内有阜阳市唯一的省级风景区颍州西湖和文峰塔、奎星楼、刘公祠、白蟹泉等八处风景名胜。 颍州有发展潜力 全区有耕地3万公顷,是重要的商品粮、三元杂交猪和优质黄牛生产基地;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印刷业6大门类,50多个主要产品;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拥有瑶海家俱城、家电城、龙腾装饰材料总汇、阜阳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汇鑫大市场、康恩汽配大市场、双龙桥装饰城、古商城、温州商贸街等一大批专业市场;交通方便快捷,以京九铁路为主干辅之商(丘)阜、漯(河)阜、徐(州)阜、阜淮(南)等铁路构成“大‘字型铁路骨架,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105国道和312省道穿境而过,阜阳至省城合肥的高速公路正在筹建;内河航运经淮入江;拥有阜阳市唯一一个4C级民航机场,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阜阳市主要供电、供热、供气、供水和污水处理单位位于区内;通信事业实现了邮电通讯和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通讯网覆盖全区的目标;人行阜阳分行和四家商业银行分行及阜阳海关、商检局均位于区内;区内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共有阜阳师范学院等3所本科院校,阜阳三中、阜阳市红旗中学等41所普通中学,阜阳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6所职业中学,阜阳商校等14所中等专业学校,北城小学等176所小学,阜阳市人民医院等35个医疗机构。 颍州有美好的前景 自建区以来,颍州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紧紧抓住阜阳市城市向南扩张和建立皖西北中心城市的机遇,按照“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总体思路,大力实话“改革强区、调整富区、开放活区、科技兴区、依法治区、文明立区“六大战略,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力求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迎来大发展。 历史人物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二月,欧阳修调任颍州太守,简政、轻刑、倡学、兴农,督率民工堵塞白龙沟,使颍州西湖可蓄水灌田;创建了西湖书院,是颍州第一所书院,知颍翌年,春荒严重,他上奏朝廷,免除颍州征役。是年7月,欧阳修调离颍州,但其家仍留在此。离开颍州21年,写“思颍诗”30余首,寄托他对颍州的怀念深情。他在《思颍诗·序》中盛赞颍州“民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辞官归居颍州西湖之畔,自称“六一居士”,著《六一诗话》。他从此再没离开颍州,直至65岁病逝。欧阳修生前知颍和居颍期间,常邀集文人学士赋诗论文,留下了许多佳作,促进了颍州文化发展。《欧阳修传》载于《宋史》。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22日,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是年冬,大雪铺地,百姓饥馑,苏轼奏请获准,发义粮数千石,并平价出售院炭和酒务柴救济灾民。当时,开封府诸县多水患,官吏不究本末,掘陂泽沟,导水入惠民河,造成陈州水灾。于是,又有官员奏议掘黄堆,开八丈沟,导患水通过颍河入淮。苏轼派人实地勘察后,写奏折阻开八丈沟,指出:新沟地势低于淮河入淮,若掘黄淮,开八丈沟,则不仅不能减轻陈州水患,反会使淮水倒流,颍州亦将难保。由于苏轼据理力争,开沟之议方停。苏轼知颍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大修水利,浚清陂塘,开清沟,疏清沙,为百姓办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他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当时颍州灾荒,有百姓去淮南路籴稻,行至固始县朱皋镇被扣。苏轼多次行文,要求放还被扣稻种,均遭拒绝。于是他上奏朝廷,终于要回了全部稻种。苏轼非常喜爱颍州西湖风光,,常游赏其中,饮宴会友,赋诗著文,有时连处理公务亦在湖上,在西湖留下了不少佳作和胜迹。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颍州调知杨州,以后又调赴杭州,他一直对颍州印象美好。在杭州曾把杭州西湖与颍州西湖作比,以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时年66岁,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其传载于《宋史》。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人,北宋大臣,著名词人。殊7岁能文,人称“神童”。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兼枢密使。平生好贤、重才,遭朝中一些权臣忌恨。受谗贬官为工部尚书,出知颍州。在颍州游西湖,宴嘉宾,填词阕,曾作《喜迁莺》,内中云:“劝君看取名利场,今古梦茫茫”,反映了他降职颍州的心情。晏殊知颍州时间不长,即调去陈州等地。他在颍州留下不少佳词。多系会友宴游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工于造语,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晏殊和其后的欧阳修、苏轼相继知颍州,对开创北宋颍州文风昌盛的局面有一定贡献。《宋史》有传。 刘琦(1098-1162年),字信叔,南宋抗金名将,甘肃静宁人。绍兴十年(1140年),刘琦出任东京副留守,率兵3万前往赴任,行到顺昌(今阜阳市),遇金兀术率金兵南侵,遂决计留守顺昌,他排除一些下属南退的主张,为表示守城抗金的决心,下令凿沉船只,将夫人安置寺中,寺门前堆满柴草,准备打败了就焚家全节。在他的鼓舞下,顺昌军民坚定斗志,誓死与金军决战。刘琦所部在群众支持下,首战挫敌前锋,继而夜袭敌营,随后与金兀术10万精锐血战顺昌城下,破敌铁浮屠、拐子马队,大败金军,取得顺昌大捷。这是南宋对金的第一次大胜。后人曰:“军非歼颍水,马已蹴关山”。颍民为纪念此次抗金胜利,立刘琦庙以祭之。“寺门之薪”亦传为佳话。刘琦传见《宋史》。 刘福通(?-363年)元末红巾军首领,颍州(今安徽界首市人,一说在阜阳县)人。原为颍州白莲教首领。曾与韩山童等聚众,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宣誓起义,推韩山童为明王。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山童被捕牺牲,他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在颍州举行起义。接着攻占朱皋、罗山、上蔡、真阳、汝宁、息州、光州,众至十余万。至正十五年二月迎韩山童子韩林儿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市),尊为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风。他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自与罗文素为平章、弟刘六知枢密院事。不久自任丞相,加太保。次年派李武、崔德攻陕西、又派毛贵攻山东。龙风三年(公元1357年)夏分遣关先生、白毛信、毛贵等三路北伐,深入西北、东北地区。亲率一军攻克大名、曹、卫辉等地。次年取汴梁(今河南开封),定为国都。因力量分散,被地主武装击败。龙风五年秋汴梁失守,他拥韩林儿退居安丰(今安徽寿县)。龙风九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攻安丰,三日,他失败牺牲。一说朱元璋来解安丰围,他和韩林儿被朱元璋挟持到滁州,十二年俱被溺死于瓜洲江中。事附《明史·韩林儿传》。 周传业(1907-1929),字励久,周传鼎的胞弟。民国9年(1920年)赴南京大学附中学习。民国12年(1923年)同兄周传鼎一起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2年(1923年),入上海大学,同兄周传鼎一起参加“五卅”运动。民国15年(1926年)他同在上海的3位阜阳籍同学组成“四维社”创办《阜阳青年》(半月刊)。他用“寒沙”笔名发表的《五·四运动后国民应有之觉悟》,提出了“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中产阶段是革命的同盟军”的卓识灼见。民国15年(1926年),他在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时因散发传单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民国16年(1927年),他回阜阳后,同兄周传鼎一起被选为中共阜阳县委委员。翌年,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去太和,因书信失密,与周传鼎同时被捕,在安庆饮马塘看守所,打伤2名狱警,与兄周传鼎同时被杀害,就义时仅22岁。 周传鼎(1905年-1929),字延祚,阜阳城人。民国4年(1915)年,入安徽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民国9年(1920年)入南京中英中学读书,民国12年(1923)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南京创办《新阜阳》杂志。民国13年(1924年),入大厦大学学习,参加了“五卅”运动。回阜阳后,同张子珍等筹建中共阜阳小组,开办“淮颍书局”,宣传马克思主义。民国16年(1927年),被选为中共阜阳县委委员,担任国共合作时期的临时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民国17年(1928年),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四·九”起义失败后,他抖擞精神,重建了中共阜阳城关临时区委,举办青年读书会。民国18年(1929年),他给友人的书信被国民党当局发觉,被捕,解送安庆饮马塘看守所。在狱中,他同弟弟周传业(另有传)打伤2名狱警,安徽省主席陈词元恼羞成怒,给加上“暴动劫狱”罪名,于10月19日将他同弟弟一起枪杀在安庆北门外,时年24岁。 乔锦卿(1897-1928年),字世荣,阜阳城人。小学毕业后,帮助父亲开药店,乔锦卿采购药材常赴外地,在南京结识了宋日昌等共产党员,并于民国5年(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运动。1927年,乔锦卿在南京被捕,关入国民党南京市“清党委员会”所设的监狱,不久因无证据被释放。同年10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回阜阳,12月与国民党十九军教导团的中共党组织建立了联系。1928年2月,中共阜阳临时县委建立,乔任县委副书记,全力准备发动起义。根据中共皖北特委计划,乔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抗租抗息斗争,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赤卫队。起义前,乔又把国民党驻军在阜阳城的布防情况绘成地图,送给起义总指挥魏野畴,并在城里组织职工店员,接应起义。阜阳“四·九”起义失败后,乔按党组织给他的“不许露出来”的指示,留在城里开展秘密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乔被捕入狱。4月23日,阜阳国民党当局对乔进行审讯,施以酷刑,兼以利诱,乔始终不动摇,次日晨,乔锦卿从容就义于阜阳城,时年31岁。 张子珍(1905-1927),别名张哲民,阜阳城人,幼年读私垫。民国10年(192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925年)回阜阳开办“淮颍书局”,参与组建了中共阜阳小组,并担任小组长。民国15年(1926年),他受共产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以叶剑英为参谋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任连长,在江西万安县与南昌起义军会师后,转战赣粤,进驻广州,参加了张大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观音山瘦狗岭掩护部队转移时中弹牺牲,时年22岁。 1957年5月,广州人民在纪念广州起义30周年时,叶剑英元帅为张子珍烈士赋诗一首:“夜半枪声连角起,广州工农兵举义,红旗闪耀粤王台,君是当年好战士。”徐向前元帅为张子珍烈士题词:“张子珍同志在参加广州起义时牺牲了,这位为祖国的解放、独立、自由、英勇奋斗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名胜古迹颍州西湖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 “ 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 ” 。《大清一统志》云: “ 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 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宁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 113 首著名诗篇,加之 71 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 259 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 。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现仅存 “ 会老堂 ” 等建筑。 安徽颍州西湖承袭着很多美妙的记载和传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第一次到颍州西湖就感叹相见恨晚:“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汝阴西湖,天下胜绝”,后来又七到颍州,竟选择终老颍州西湖。同样是北宋文豪的欧阳修的学生兼友人苏东坡,任颍州太守时也赞美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把颍州西湖提到与杭州西湖同等的地位。历史上,中国有杭州、颍州、扬州、惠州“四大西湖”,最有名的就是杭州西湖和颍州西湖。《大清一统志》说:“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然而,近代以来,杭州西湖继续被奉为“天堂”,颍州西湖却令名不彰,渐至湮没无闻,今天不少阜阳人都不太了解颍州西湖,没有领略过家乡门口的千古绝胜。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颍州西湖的历史远比杭州西湖悠久。早在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而此时,今天的杭州城区仍是海潮出没的沙洲,此后1100多年的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后来的杭州西湖。颍州西湖的面积也比杭州西湖大得多。杭州西湖历史上曾有10平方公里水面,而颍州西湖则曾长期保持在30平方公里的规模。 颍州西湖 " 平湖十里碧璃 ", 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北在地上。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名仕到此游览 , 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诗篇。历史上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比美。 1971年夏季,基辛格博士访华点名要去的 西湖 就是说的颍州西湖,可见当时颍州西湖在海外的名气如此之大。而周恩来总理为避免尴尬妙语转改杭州西湖 新建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为 24.34 平方公里 , 形成二环三圈。已开发的西湖湖面为 5.74 平方公里,总投资 3.2 亿元。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AA 级风景区。南湖平远、水面广阔,清澈透底,湖中有岛、岛上有山,山间有寺、寺院钟声, 湖光山色、绿荫环绕,百花竞艳、草木争葱,亭台楼阁、或出其间,花鸟鱼虫、或没其中,非道之偏远,实流连忘返。北湖风光自然,水面开阔,柳绿桃红、苍松翠柏,摇曳菱荷、荡漾碧波,人文自然、相映生辉,汀州楼阁、上下成趣。 新的西湖在阜阳城西 15 公里处,周长 11.5 公里 ,湖面约 5.74 平方公里,水深 1 -2 米 ,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础上兴修而成的。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主要景点有:碑林公园,建有碑林长廊、碑林八卦阵,荟萃了当代名书画家真迹五百余幅。百龙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隐闲堂,是拜祭欧阳修、苏轼之处。清涟阁,系仿古建筑,五层楼阁。九曲桥,由颍州西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非常巧妙。鱼宫,为两个鲤鱼伏,内有现代化的电动声像装置,如入仙境。另有游艇、游船、老虎等,更是让 人流连忘返。 文峰塔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据阜阳县志所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于此始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通高31.8米。各层均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一层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面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东南西面有三门。塔为密檐阁楼式,顶部超脊挑角,三叠珠式塔刹,由铁制五叉刹杆贯穿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文峰塔既与“文”相共,又极富道教色彩。砖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太极图案。对研究当时人的思想意识、审美心里和阜阳历史等方面,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实物材料。 文峰塔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楼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楼拐角处,又称拐角楼。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该楼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故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风,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铃)。 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南门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 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琦祠刘琦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琦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琦、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 刘琦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颍州工业园区简介概况颍州区工业园区于2004年2月正式建设,一期规划面积239 公顷,已开发面积136公顷,土地规划已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国土资源函〔2005〕217号)。园区结合当地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富余的优势,着重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加工、家具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园区建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园区作为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目前,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区内有35千伏变电站和220伏变电所,可满足各类企业用电需要。城市供水网络可充分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热电厂可为企业提供各种热能。邮电通讯实现了交换程序化、传输数字化。新修建八里台路、卜子东路两条主干道4.6公里,修建桥涵4座,形成了连接阜南路、三清路的区内主要交通环线,沿主干道安装高标准路灯100余盏,道路亮化、美化工程基本完成,具备了项目入驻建设的基本条件。在软环境方面,园区切实强化“亲商、安商、富商”意识,从立项、办证、拆迁到建设、开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努力为客商创建宽松、舒适的投资环境。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园区现已签订入园项目53个,协议项目资金2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合同项目18个,合同投资总额近7亿元人民币,项目涵盖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加工、家具生产、食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新技术、综合性大市场等行业,具有较强的企业集聚效应。部分企业已投产运营,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投资政策灵活优惠。一、土地政策:以出让方式使用土地的工业项目,每亩土地平均投资原则上不少于50万元,土地使用期限一般为50年。以出让方式使用土地的工业项目,除去给予农民的补偿和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应缴的税费之外,分别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取相应的土地收益金。二、财政与税收政策:园区内工业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按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由财政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工业项目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按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财政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 潜力发展潜力日益显现。园区位于阜阳新城区规划范围内,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优势。航空有4C级机场,与园区相距仅1千米。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园区距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10千米。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界阜蚌高速公路分别与京珠、宁徐、徐合高速公路相接,阜六、合阜高速公路通车在即,105国道和多条省道穿境而过,阜阳至周边县市均为高等级公路。内河航运经淮河、颍河可南下长江,东入东海。园区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阜阳现有常住人口900万人,高中和中专入学率达70%,每年有剩余劳动力220万人,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阜阳物产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70多种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生猪、优质山羊和黄牛生产基地,同时盛产棉花、芝麻、油菜、薄荷、香椿、大葱、大蒜、生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中部崛起的大好形势下,园区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阜阳城区向西、向南的扩展,以颍州工业园区和中南大道两侧市场群为依托的“经济增长带”正在形成。纺织工业城、建材大市场、三鹿集团米粉麦片生产项目的陆续兴建,将使园区具有更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理念园区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环保运营为理念,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效率运作”的县级工业园区。颍州工业园区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在这片充满希望、财富和真诚的土地上,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颍 州 区 教 育 概 况颍州区下辖4 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面积491平方公里,人口60.6万,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6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8所,小学169所,初中30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学校41所,在校教职工5149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119人,初中专任教师1486人,在园(班)幼儿园5680人,在校小学生73506人,初中生36673人,高中生12773人。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颍州区教委一直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到目前,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118.69%,粗入学率达96.9%,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14%,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7-15周岁“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分别为:视残达100%,听残达94.1%,智残达78%。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大幅度提高警惕,2005年普通高校报考人数4974人,本科达线1269人,达线率为25。5%,全区中考课改类考生600分以上者597人,非课改类考生600分以上者725人,同比均居全市前列。 颍州区医疗基本情况颍州区卫生局于1996年初撤地设市划区时成立,坐落在阜阳市人民西路358号(双龙桥西)。内设办公室、卫生监督股、医政股和计财股,所辖二级机构有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红十子会办公室。肩负着全区481平方公里、57万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 颍州区是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阜阳城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多数在我区,这为颍州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颍州区各级各类社会办医机构237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11个;行政村卫生室181个。现有卫技人员829人,病床452张。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区人民医院为指导中心;乡、镇(办事处)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依托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区人民医院自建院以来,不断开拓进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了外联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先后与外县的十几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同时,医院还开设了急救中心,24小时为患者服务。近年,医院陆续购置了各类先进的医疗器械,有美国的彩钯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T机、日本产纤维十二指肠镜,电子显示纤维胃镜等,为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基本上满足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颍州区疾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天花、黑热病、丝虫、麻疯病、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在该区已消来或基本消灭。我区妇幼保健工作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0-3岁城区儿童保健率达98%,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已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1997年初卫生保健工作经省验收已达到合格标准。现在开展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颍州的孩子》导演: 杨紫烨 主演: Gao Jun / Ren NanNan / Huang Xinlei / Huang Jinhong 上映年度: 2006 语言: 中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 美国 又名: 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本片耗时一年多,追踪采访了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对当地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纪录,黄家三姐弟、高俊、楠楠……一幕幕发人深省、触目惊心。 《颍州的孩子》是一部短记录片,讲的是安徽颍州地区的艾滋病村的孩子们。曾经一度,那里的人们以卖血为生,那里的血头为了让卖血的人更快地恢复体力,他们采用的是所谓的“单采血浆”的方式,就是把采来的血液用离心机分离,只留下血浆,把红细胞等剩余物质回输到卖血者那里。在这个回输的过程里,血液是很容易被感染的,用电影里的话说,“如果那天去卖血的人有50个,只要有一个人有艾滋病,那么回来之后,50个人就全有了。”而在这样的风险下,每个人每次卖血的收入只是50元。 按照官方说法,中国的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吸毒共用针管和不健康的性滥交传播——似乎艾滋病的病患都是自作孽,不可活,这多少有点逃避责任,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安徽和河南的很多地方——贫困农民在卖血的时候被传播上的,这种传播方式非常可怕,它的传播面非常广,很多“艾滋病”村也因此而形成。由于当地农民对这种疾病的无知,丈夫染病之后,很快传染给妻子,然后他们生出的孩子就成为感染者。 《颍州的孩子》记录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那些患有艾滋病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对于他们,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政府的一点帮助也是杯水车薪,民间的慈善组织和来自国外个人的帮助则只能成全那些“幸运的孩子”,他们可以得到药,只是因为条件所限,到达孩子们手里的只有成人药剂,这些药,孩子们吃下去会恶心而且头痛,但是他们可以活下去,至少可以比没有得到药的更多孩子多活一段时间。 在镜头中,这些孩子虚弱而孤独,没有玩伴,他们大多数的结果都会在无依无靠中慢慢地死去,在最后,他们开始发烧,身上起红疹,他们在绝望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这是片中令人震惊的段落,至少在官方的新闻片中,很难看见如此真实的直面苦难的镜头。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颍州,汝阴。上。开元户二万八千一百七十九。乡五十六。元和户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乡六十。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胡子国,楚灭之。秦并天下,为颍川郡地。在汉则汝南郡之汝阴县也,魏、晋於此置汝阴郡,司马宣王使邓艾於此置屯田。後魏孝昌四年,改置颍州。高齐罢州置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於汝阴县西北十里置信州,六年改为颍州,移於今理。 州境:东西三百五十七里。南北一百九十六里。 八到:西取陈州路至上都一千八百二十里。西至东都九百六十里。西北至汴州七百里。南至蔡州三百六十里。南至淮约一百里。南北至亳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纟?二十匹,绵二十七斤。 管县四:汝阴,沈丘,颍上,下蔡。 汝阴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後魏孝昌三年,於此置颍州,北齐废,以县属汝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颍州。 武德初置信州,六年复为颍州,县皆属焉。 淮水,西南流入,经县南,去县百里。 颍水,西北自陈州项城县界流入,伏於城下。 汝水,西南自蔡州新蔡县界流入,又东南入淮。 寝丘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楚相孙叔敖将死,戒其子请寝丘之地,即此。 古任城,在县北一里。陈将任蛮奴伐齐,於颍水北岸筑城。以围汝阴。 百尺堰,在县西北一百里。司马宣王讨王凌,至百尺堰,即此。 沈丘县,中。东南至州一百二十六里。本汉寝丘,孙叔敖子之封,一名沈丘。 汉为寝县,属汝南郡。後汉加〔丘〕字。东魏於此置才州,高齐文宣帝废州,改置褒信县。隋不置县邑,至神龙二年,十道使唐俭奏请分汝阴置沈丘县。 小汝水,在县北。 颍上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一十七里。本汉慎县地,属汝南郡,自汉迄宋不改。隋大业二年置颍上县,属颍州。三年,以颍州为汝阴郡,县仍属焉。武德四年,移於今理。 淮水,西南自汝阴县界流入,去县七十里,又东北入下蔡县界。 颍水,西自汝阴县界流入,又东流入淮。 下蔡县,上。西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古蔡国,又吴州来之邑也。按:蔡国本都上蔡,又徙新蔡,後又迁此,故谓之下蔡。汉以为县,属沛郡,後汉属汝南郡。隋大业二年属颍州,十二年移於今理。武德四年,於此置涡州,下蔡属焉。八年州废,县属颍州。 硖石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淮水经硖石中,对岸山上筑二城,以防津要。今按:淮水以中流分界,在西岸者属下蔡,在东岸者属寿阳。 淮水,西南自颍上县界流入。 淝水,经县理南,去县一里入淮。 硖石城,魏诸葛诞反,王昶据硖石以逼诞,即此城。又晋孝武帝太元八年,闻苻坚入寇,乃遣龙骧将军胡彬,将水军五千援寿春,既陷,退保硖石,亦此城也。今之县城,在旧城东北十馀里。 邓艾庙,在县西一百二十步。艾为魏将,作陂营屯田,後人赖其利,因为立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