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胥口
释义

胥口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西郊15公里的太湖之滨,因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得名。胥口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人杰地灵。她南依万顷太湖,北靠穹隆香山,东接天平灵岩,全年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丰蕴,是一个最适宜人居的地方。

历史沿革

胥口与古城苏州同龄,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悠悠岁月,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赋予了胥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厚的人文情怀;岁月悠悠,胥口这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代代名宿巨匠,留下了一串串名胜古迹。

春秋战国时期,胥口乃吴国的战略要地。苏州历史上的三大名人——阖闾、伍子胥、孙武都与胥口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避乱于吴国,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公子光建立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伍子胥以其雄才大略,深得吴王阖阊器重。伍谏吴王“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并“相土尝水”,选定苏州古城址。后伍子胥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夫差即位后听信谗言,于公元前484年赐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投之于江,其尸沿江漂浮至如今的胥口。胥口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吴国忠臣,不仅将他们生活的土地更名为胥口,还相继建起了子胥墓和胥王庙,并将由伍子胥率众开挖的江南第一运河命名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为胥山,濒临的太湖命名为胥湖。现伍子胥的墓园的修复动工在即。

被誉为“兵圣”的孙武子曾隐居胥口一带,其《孙子兵法》13篇完稿于此,后经伍子胥举荐,拜为吴国大将。现蒋墩教场山,相传为当年孙武操练和吴王拜将之地。凭吊蒋墩教场,我们依稀见到当年孙武驰骋疆场的雄风。如今,胥口境内的二妃庙、二妃墓、拜将台、姑苏台、教场山、胥山、胥湖、胥江、采香泾、伍子胥墓、胥王庙、炙鱼桥、南宫塘、舟山、郑旦墓以及遍及群山之巅的烽火墩、藏军洞等历史遗迹,无不向世人娓娓地诉说着当年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

也许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的滋养,古往今来胥口这块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的丹青好手和艺术巨匠。

唐代“塑圣”杨惠之就诞生在这里。据《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最初与吴道子同学绘画,远师六朝名家张僧繇笔法,故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被誉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杨惠之将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巧妙融合于雕塑之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

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先后10余年寄居胥口渔洋山,旖旎的太湖山水滋润了一代宗师。据《香山水志》记载,书画名家华再锋、朱鹏、朱智,苏乡艺师朱焕文,微雕家徐鸿,或长于胥口,或居于胥口,他们取法湖光山色,寄情太湖山水。

胥口不只是书画艺术家的精神寓所,太湖山水的浸润与滋养还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香山帮”艺人。如今的北京故宫就是由“香山帮”鼻祖、建筑艺术大师蒯祥亲手缔造的。蒯祥出身于工匠世家,父亲蒯福于洪武年间曾参与南京明宫城的营建。永乐15年(1417年),蒯祥和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能工巧匠被征召北京,参加营造皇家宫殿。蒯祥任“营缮所丞”,设计并全权指挥明宫城营建工程,并以其出神人化的精湛技艺深得皇上垂青。“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苏州府志》)。正统年间,蒯祥又受命营建乾清宫、坤宁宫和参建故宫大殿。此后,还主持营造裕陵、承天门(天安门)等浩大工程。蒯祥在北京前后整整居住了40年,拜为清工部侍郎,俸禄从一品。谢世后,遵其遗愿葬于故里太湖之畔渔帆村,墓前竖有御赐“奉天诰命”双龙戏珠碑。现建有蒯祥墓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蒯祥后,吴地香山工匠形成了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于一体的建筑群体,人称“香山帮”。近代,“香山帮”的承继者姚承祖著《营造法原》,阐释“香山帮”工匠建筑原理,其著影响甚广。姚继承并发扬“香山帮”工艺,一生设计建筑的厅堂馆舍、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不下百幢,现存有光福邓尉香雪海梅花亭、灵岩山寺大雄宝殿、木渎严家花园、苏州怡园藕香榭等,均堪称“香山帮”的杰作。近现代,“香山帮”工匠不仅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到全国各地,还先后走向美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在建筑艺术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

文化

胥口是当之无愧的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深厚的吴文化积淀,孕育了胥口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独具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

“书画之乡”享誉海内外

书画,是胥口颇具个性的特色艺术。从唐代杨惠之开始,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在胥口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享誉“郁牡丹”之称的上海著名画家郁文华,就是胥口人。现南艺教授徐建明、书画鉴赏家徐纯源、著名书画家徐源绍、顾荣源等都是从胥口走向全国。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书画更是在胥口蔚然成风,高雅艺术走进了农民家庭。因为这些画作大多出自农民子弟之手,又称“胥口农民画”。

说起“胥口农民画”,不能不提画师徐坤元。1963年,著名画家张辛稼的弟子苏州吴门画院的画师徐坤元下放回乡,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他招收了数名弟子习字绘画,并协助村里创办起了书画工艺厂,渐渐地吸引了周边村的青年农民一起画画,由此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工。

在书画广为流传的同时,一批有志于书画艺术的年轻人,于1988年成立了“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他们继承吴门画派的艺术传统,聘请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诸多书画名家为顾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经过多年砥砺,“香山派”书画脱颖而出,硕果累累。研究会副会长曹玉林创作的《家乡的果园》一举荣获“全国首届农民画大赛”一等奖,会长朱剑忠创作的《水乡小景》获二等奖。 1994年,理事陈梅员创作的《家园》获得“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术品大赛”优秀奖。1995年,理事柳旭东的国画《金秋》在“江苏省首届农民画大赛”上入选银奖,会员李惠中获铜奖。 1997年,会员周柏荣的书法作品在江苏省教育系统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1999年,柳旭东的国画《炊》获江苏第二届农民画大赛铜奖,副会长蒯惠中的《空中芭蕾》获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人选奖。2002年,蒯惠中获“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展” 大赛优秀奖。2003年,曹玉林创作的《江南》荣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提名奖。裱画师卞三男等为海内外收藏家收藏的张大千、唐云、赵朴初、程十发、茅盾、周泽闻、陆一飞、张辛稼、费孝通等名人名家的书画进行装裱。

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传统,展示胥口画家的艺术成果,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还先后赴苏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1991年3月,胥口农民绘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时,省主要领导季允石以及画坛名宿亚明、陈大羽、张文俊等到场祝贺,画展在南京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6月,胥口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曾二度视察胥口,对胥口的书画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以及一些境外的媒体竞相报道胥口农民画。“胥口农民画”名声鹊起,成为祖国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打造书画为主的文化产业基地

以“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为中心,胥口形成了一个中青年的画家群体和裱画师群体,一批中青年画家逐渐成长,其中蒯惠中、曹玉林二人已申请加入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与此同时,书画逐渐成为胥口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链。从绘画、制画、装裱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经营格局。郁舍等村70%的劳力从事书画生产,全镇从事创作、装裱、销售的达1500余人,年产书画10多万幅,这些画作通过50多位书画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大旅游景点,以及日本、东南亚、香港、台湾、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旅游景点,哪里就有胥口的书画。从事书画的家庭年收入均在五六万元左右,书画经纪人的收入自然更高。书画成了胥口人的致富产业,村里的农民靠书画产业建起了别墅,买上了轿车。

在把大量的书画销往海内外的同时,胥口自身自然而然地成了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书画交易集散中心。先后兴建的2万多平方米的“中国书画市场”和富有特色的“中国书画名家街”,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古、浙江、福建等地的众多书画家以及当地的农民书画家在此或设立艺术馆,或创办画廊和书画工作室。众多画家加盟胥口书画创作和参与市场建设,丰富了“书画胥口”的内涵,增添了胥口书画产业的活力。

为打造“文化胥口”的品牌,全面提升胥口书画艺术的品位,近日胥口镇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达成协议,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胥口艺术中心”,联合开发“中国书画名家街”。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中国美协副主席肖锋、著名画家陆一飞、王锡麟等书画名家的工作室、艺术馆即将落成开放。在此基础上,占地40亩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的“中国书画城”即将破土动工,其建筑设计与太湖山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从打造“文化胥口”的高度,胥口镇在致力发掘书画艺术、发展书画产业的同时,弘扬吴文化传统,整合区内的传统艺术资源,着力建设全国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一把刀”(香山帮匠人),计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山古建筑群;以“一把刀”(藤器工艺制品),建设藤器工艺品一条街;等等,全方位、高起点塑造“文化胥口”的崭新形象。

经济

胥口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明古镇,同时又是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新型城镇。胥口总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稠密。按照工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要求,高起点打造发展平台,形成了胥江工业园、香山工业园和市镇发展区为主体的“二园一区”发展新框架。

位于镇东的胥江工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宽达50米的主干道东欣路贯穿区内,并与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枫路环通,区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已落户外资、内资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总投资7500万美元的威鑫金属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日立电线(苏州)有限公司、爱而泰可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威捷新型建材(苏州)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日资企业和台资企业。

与胥江工业园遥相呼应的香山工业园位于胥口镇西部,面积3平方公里,背依香山、面朝太湖,先期开发的2平方公里已基本形成,进驻外资、内资企业50多家,其中投资3000万美元的三洋家用电器(苏州)有限公司就落户于此。

胥江、香山两个工业园均按照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实施高标准建设。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胥江工业园建起了5.8万平方米的上供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的东欣标准厂房和2万平方米的沿专线公路标准厂房,目前已全部出租。香山工业园建起了3万平方米的香溪标准厂房,目前已出租3幢。占地197亩的新峰标准厂房和占地100亩的香山标准厂房目前正在规划实施。

两区中间便是规划4.5平方公里的市镇建设开发区。现1.5平方公里的市镇中心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商业、文化娱乐、社会事业和别墅区等四大功能小区。区内建有设施一流的学校、医院、娱乐中心、疗养院、金融机构和商业网点,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了种种条件和诸多方便,其中的中国胥口书画市场已初具规模。

胥口以别墅区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房产业,已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抢滩胥口房产已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重要选择。现开发建成的别墅区有太湖樱花园、锦湖花园、东郊花园、西郊花园、鼓浪屿别墅和新世纪花园等,总计75000平方米,现基本售完。胥口房产公司还计划开发包括莲花园在内的新的更高档次的别墅区。三横三竖的交通主干线把市镇区连成一体,胥口一举跨入了苏州市小城镇建设先进行列,被评为苏州市卫生镇和教育现代化试点镇。由香港流星实业公司投资的五星级宾馆已进入实质性启动。

由“二园一区“构成的一体两翼发展框架,有力地推动了胥口镇的经济发展。几年来,落户胥口的日本、台湾、香港、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达80多家,其中日资企业35家,台资企业26。日本三洋公司总部相继在胥口举办了“三洋家电”、“三洋机电”、“三洋能源”等三家企业,总投资6500万美元,同时日立公司、西铁城公司、威鑫公司、 爱泰而可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也纷纷到胥口投资置业,胥口已成为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密集区之一。现在,胥口年产吸尘器200万台,成为中国最大的吸尘器生产基地,年产自行车摩电灯300万台,成为全国最大的自行车摩电灯生产基地,年产各式男女服装450万件(套),成为中国服装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胥口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截止2003年10月底, 新办各类民营企业200余家,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胥口镇形成了家用电器、金属材料 、电子资讯、服装服饰四大支柱产业。2003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4亿元,销售28.5亿元,新增合同外资2.8亿美元,注册资本1.1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2亿美元。更为可喜的是,胥口镇综合实力的增长率已连续十年达到2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