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疠风 |
释义 | 疠风,一种病名,即麻风,又称「癞大风」,俗名「大麻风」,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风癞,血风。因感触暴厉风毒,邪滞肌肤 ,久而发作。初起先觉患部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而漫延全身肌肤而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反、足底穿等严重证候。 中医学名:疠风 其他名称:麻风 主要症状:麻木,红斑,肿溃 主要病因:感触暴厉风毒 传染性:有传染性 概述多因形体素虚,为暴疠风毒之邪气所袭,邪毒滞着肌肤而发,或因接触患者之邪毒而传染。初起者患部有麻木不仁感,继则发现丘疹红斑,渐肿而破溃,无脓汁,久则可蔓延全身,严重者出现眉毛脱落,鼻柱倒陷,目损唇裂,甚则足底穿溃等。或面若狮貌。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初始可选保安化灵丹内服发汗,后可改用神应消风散,或有饮用蝮蛇酒者。若久病体虚可选补益之剂,或可兼服何首乌酒。外治可选用苦参汤温洗溃疡局部,并洗后涂敷狼毒糊剂。发现确诊者,即应予以隔离治疗。 古书记载《五十二病方》:“冥(螟)病方:冥者,虫,所啮穿者,其所发无恒处,或在鼻,或在口旁,或齿龈,或在手指,使人鼻缺指断……” 《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疠,音赖。《长刺节论篇》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此与此节相同,故录之。”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滑云:‘……胕、腐同。此段当为: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疠者,有荣卫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简按:此未知果是否,录以存一说。 《长刺节论》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 《四时气》篇云:‘疠气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并与此节相同。曰大风,曰疠气,即疠之谓耳。” 《说文·疒部》:“疠,恶疾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王冰注:“此则癞也。” 《素问·长刺节论》:“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病大风者,即《风论》及《灵枢·四时气篇》皆谓之疠也。……疠,音癞。” 《灵枢·四时气篇》:“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马莳《灵枢注证发微》:“疠,音癞。”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卷二·恶风须眉堕落候》:“大风病,须眉堕落者,皆从风湿冷得之……即成风疾……故面色败,皮肤伤,鼻柱坏,须眉落。” 宋·陈无择《三因方·大风叙论》:“《经》所谓疠风者,即方论中所谓大风、恶疾、癞也。”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大麻风》:“《经》云:脉风成为疠。……今人呼为大麻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