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疠 |
释义 | 疠 lì 部首: (病字边)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四角号码:0012 繁体字部首: (病字边)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四角号码:0012 【名】 恶疮;麻风〖leprosy〗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疫病[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1、恶疮;麻风 [leprosy]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疠风(麻风病); 疠人(患染恶疾的人); 疠痎(恶性疟疾) 2、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如:疠疾(疠瘥。疫病); 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 疠疫(瘟疫); 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疠 ⑴即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 ⑵指某些烈性传染病。 ⑶专指麻风病。与癞同。《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王冰注:“然此则癞也。” 又,通癞,音赖 lai,亦称疠风、大风、恶疾,指麻风病。 ①《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疠,音赖。《长刺节论篇》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此与此节相同,故录之。”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滑云:‘……胕、腐同。此段当为: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疠者,有荣卫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简按:此未知果是否,录以存一说。《长刺节论》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又《四时气》篇云:‘疠气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并与此节相同。曰大风,曰疠气,即疠之谓耳。” 《说文·疒部》:“疠,恶疾也。” ②《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王冰注:“此则癞也。” ③《素问·长刺节论》:“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发眉生而止针。”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病大风者,即《风论》及《灵枢·四时气篇》皆谓之疠也。……疠,音癞。” ⑷《灵枢·四时气篇》:“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疠,音癞。”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卷二·恶风须眉堕落候》:“大风病,须眉堕落者,皆从风湿冷得之……即成风疾……故面色败,皮肤伤,鼻柱坏,须眉落。” 宋·陈无择《三因方·大风叙论》:“《经》所谓疠风者,即方论中所谓大风、恶疾、癞也。”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大麻风》:“《经》云:脉风成为疠。……今人呼为大麻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