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鹧鸪天·煮茧 |
释义 | 《鹧鸪天·煮茧》是宋代词人王千秋的作品。此词反映农村生活,描写一群秀美活泼的少女,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载歌载舞地祭神和聚餐,欢度灯节的盛况。 作品名称:《鹧鸪天·煮茧》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词 作者:王千秋 作品原文鹧鸪天 煮茧 比屋烧灯作好春①,先须歌舞赛蚕神②。便将簇上如霜样③,来饷尊前似玉人④。 丝馅细,粉肌匀。从它犀箸破花纹⑤。殷勤又作梅羹送⑥,酒力消除笑语新。 注释译文①比屋:一屋挨一屋。烧灯:点灯过元宵节。 ②赛蚕神:江南旧俗以正月十五为祈蚕之祭。 ③如霜样:指白色的蚕茧。 ④饷:供养。似玉人:指蚕神貌美如玉。 ⑤犀箸:犀角筷子。花纹:指食品的花样。 ⑥梅羹:汤名。桓麟《七说》:“河鼋之羹,剂以兰梅。”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反映农村题材的词。词作明白如话,而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在宋词里是很少见的。 词的上片写祭蚕神。首句“比屋烧灯作好春,先须歌舞赛蚕神”,描写正月十五夜,灯火辉煌的景象。一家接一家,家家点燃花灯;养蚕的少女们,载歌载舞,祭祀蚕神。这里写的是中国江南的灯节,因为江南旧俗以正月十五为祈蚕之祭。丰收的蚕茧,白花花一片,如雪似霜,十分可爱;正在歌舞的养蚕姑娘,俊秀妍美。正是:“便将簇上如霜样,来饷尊前似玉人。”写得明白如话,形象逼真,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下片写聚餐。过片“丝馅细,粉肌匀。”描写聚餐的食品,当指元宵,又称圆子、汤圆。宋代以来,中国相沿有元宵节吃圆子的风俗。《宋诗钞》周必大《平园续稿》有《元宵煮浮圆子》诗。这两句话,六个字,从形状看,像是写元宵,又像是写蚕茧,由祭蚕神,过渡到聚餐;由祀祷蚕茧丰收,到欢度元宵佳节,语意双关。接着,“从它犀箸破花纹。”用犀角制作的筷子,划破花样精致的美食佳肴。结尾“殷勤又作梅羹送,酒力消除笑语新”。梅羹,汤名。桓麟《七说》:“河鼋之羹,剂以兰梅。”又吃饭,又喝汤,酒足饭饱,笑语吟吟,一片欢乐气氛。 王千秋原为山东人,南渡后寓居金陵(南京),晚年转徙湖湘间。他的词导源《花间》出入东坡门径,词格秀拔可诵,他的这首《鹧鸪天》,反映民间生活,真切自然,清秀隽美,在宋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王千秋,宋代词人。生卒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湘湖间。与游者如张安世、韩元吉,皆南渡初名士,年辈应亦相类。词风清拔可喜。有《审斋词》一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