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鹄苍
释义

鹄苍亦作“ 鹄仓 ”。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传说中的神犬名。

中文名:鹄苍

音:hu cang

又名:鹄仓

出处:搜神记·卷十四

朝代:晋

简介

鹄苍 (hu cang),神犬名,后化为黄龙,后来以“龙鹄”指龙。

相关故事

古代徐国的一个宫女,怀孕以后却生下一个卵,她认为不吉利,就把它扔在河边。有条狗名叫“鹄苍”,把这卵叼了回去,结果生了个儿子,成为徐国的嗣君。在鹄苍临死前,长出了角和九条尾巴,它其实是条黄龙,于是人们把它安葬在徐国的乡间。现在那里还保留着它的坟墓。

原文记载

古徐国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有犬名“鹄苍”,衔卵以归,遂生儿,为徐嗣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葬之徐里中。见有狗垄在焉。——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遗址及相关传说

在古徐国国都泗洪县半城镇的南郊,有座千年古墩,该墩位于半城镇南二、三公里处的陈圩乡大新庄境内,古墩上长满杂树和野草,别看这座小小的土墩,它记载着两千多年前徐国的一段历史,被乡人传为佳话。

据旧志书记载,这座古墩名曰:"龙墩",又称"鹄苍冢",老百姓世代相传称作"狗坟"。为什么一座古墩会有三个不同的名字?要了解这段来历,历史还得从东夷盟主徐偃王说起。

在我国夏朝时期,雄踞在东方的部族,名称"东夷",其首领名皋陶(也称咎繇),偃姓。相传,皋陶曾被部落联盟领袖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员。皋陶生子伯益,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曾被大禹选为自己王位的继承人。大禹去世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伯益与启争夺王位,为启所杀,伯益子若木,被夏后氏封于徐,其部落名“徐戎”亦称"徐"或"徐方",为东夷之一。从夏至周,徐戎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今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为东夷中最强大的部落。曾数次联合淮夷诸部族抵抗宗主国周朝。

周初,以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徐国为宗主国周朝的子国,国都就建在泗洪境内的半城镇,当时的泗洪,是徐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尽管当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由于徐国的国君一直实行仁政,以仁义治国,故经济飞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为东夷中最强大的方国,成为统辖淮泗流域的东夷盟主。徐国从夏朝建国,共传四十三世,直到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阉闾所灭,历时一千多年。

徐国的历史传至第32世时,国君即东夷盟主徐偃王。据《帝乡纪略》、《泗州志》等志书及《博物志》载:"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于水滨,狐独母有犬,名曰鹄苍,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狐独母以为异,覆温之,遂成儿,生是偃,故以为徐君,宫中闻之,乃列录取,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上述汜载的意思是徐国第31世徐君宫人,十月怀胎,分娩时,产下一肉卵。徐君认为是不祥之物,命人将其弃之水滨。徐君家狐独母有犬名鹄苍,将弃之水滨的肉卵衔回,狐独母将其放在怀中以体温暖之,遂成儿,(一说是鹄苍咬破卵皮卵内有一男孩)取名"徐子诞",(诞与蛋谐音)这就是后来的徐偃王。

由于鹄苍衔卵救偃王有功,偃王厚待之,饲养至老死。据旧志载:"鹄苍将死,头生角而九尾,盖黄龙也。葬之徐里,有垄存焉。"葬犬之处旧称"龙墩",又名"鹄苍冢",老百姓名"狗坟"。由于鹄苍死时变成了九尾黄龙,故葬处称"龙墩"。徐里的百姓对鹄苍十分崇敬,认为鹄苍为"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人们祭祀它,祈祷其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世世代代为鹄苍冢添土,现"龙墩"遗址仍高高耸立在泗洪县陈圩乡大新庄境内。

《泗州志》、《泗虹合志》又载:"王生有异相……目不能缩视,望远乃见。荀子注云:'其状偃仰,故称偃焉"'《尸子》中载:"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以上传说和记载,虽荒诞无稽,然而历史上常给著名人物涂以种种神话色彩的做法,能使我们悟出一个道理,徐偃王必是徐国历史上一位非凡之乏。关于徐偃王的种种传说,虽然不可完全相信,但这些传说数千年长久不泯,说明了徐偃王是受当时广大人民 群众拥护和尊崇的贤君。《荀子·非相篇》中将徐偃王与仲尼(孔子)、周公(周公旦)、皋陶、伊尹(商初大臣名伊挚)、傅说(商朝大臣)、和尧、舜、禹等贤臣名帝共举,可见历史对徐偃王的评价是多么崇高。

徐国到了徐偃王时期,由于偃王治国有方,素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宋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宋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

周王朝在开始的200年中,特别是成王和康王时期,政治比较稳定,国力比较强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到了昭王和穆王统治时,西周王朝大肆对外侵犯,结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财富,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重了内部剥削。同时,宗主国西周,对其诸侯子国颁布了很多规制,不允许子国逾制。诸侯国对宗主国的暴虐统治和沉重的负担甚为不满,掀起了多次反周的军事行动,徐偃王就是反对宗周最强烈的国君之一。周穆王六年(公元前996年)春,诸侯子国徐国的国君徐子诞,前往周朝锡命(接受赐给爵位),周天子只赐给徐子诞"伯"爵,当时诸侯国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徐子诞从"子"爵升为"伯"爵,只升一级,甚为不满。归国后,他无视宗周的规定,僭 越"称王,将31世的"封君"变成了"王";同时逾制建筑徐国都城。当时,周天子的王城"方九里",而徐城的范围却大大超过了周天子的王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故徐国也,其城周十二里。"不仅如此,徐偃王尚有"欲霸上国"的雄心。《帝国纪略》、《泗州志》等旧志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徐偃王)周穆王时为东方诸侯,长行仁义.欲霸上国,获朱弓彤矢,以为天瑞,乃僭称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这种"僭越"称王,"逾制"筑城的违规之举,只有统领三十六国、被东南的江淮地区众多方国推为盟主,敢于同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徐子诞才如此造次。不仅如此,徐偃王在都城外还建筑了他与宠妃的离宫和偃王夫人祷祀处及梳妆楼。据旧志记载:"废皇城,在故城北里许,偃王时筑,盖离宫也。"香城,在故城北里许, 相传为徐偃王夫人祷祀处"。在今泗洪县太平乡境内的顾勒子,废皇城遗址尚在,香城之名亦一直沿袭至今。

徐子诞不仅"僭越"称王,"逾制"建都城,而且还有代周为天子的雄心。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88年),徐偃王率东夷各诸侯国联军向周进攻,当东夷联军进至周王朝东都洛邑附近时,周穆王正在巡狩西戎的征途上,惊闻徐戎率东夷联军侵洛,火速回兵,据《史记》载:"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造父即古之善御者,幸于周穆王,周穆王使造父御车,征讨西戎,乐而忘归,惊闻徐偃王反,急乘千里马,日驰千里归周。同时,周穆王遣使往楚国,命楚国发兵,乘徐国兵将远徙洛邑,国内无备,攻人徐国。在周楚联合攻击下,徐偃王率兵回徐,途中徐偃王被杀,这次反对宗周的战争,以徐国的失败告终。

当徐国被楚兵攻破,徐偃王途中被杀,偃王子宗只好率众北徙彭城附近的原武山下。由于徐偃王深受徐国人民和东夷各国的拥戴,在偃王子宗北徙原武山时,数以万计的百姓随之入原武山。

徐偃王被杀,周穆王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显示周天子宽大为怀的气度,在偃王子宗北徙了一段时间后,又复封宗于徐,仍为徐国国君。从宗开始,徐国又相传了11世至章禹,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王阖闾所灭。

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春秋,直到战国初期,历时一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徐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的徐国史和灿烂的徐文化,它与长江以南的吴国史、吴文化共同组成了光辉的江苏地区上古史和江苏古文化,这为后来的江苏封建文化,乃至今日的江苏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相关诗词

清·赵翼《娘娘叫狗山》诗:“宛如独母抚鹄仓,莫疑帝女偶盘瓠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