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鸾堂 |
释义 | 鸾堂是台湾民间信仰颇为兴盛的宗教流派,又称鸾门、圣堂、圣门、儒门,或称儒宗神教、儒宗圣教、儒宗鸾教等。鸾堂主张以儒为宗、以神为教,主祀恩主公。鸾堂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扶乩阐教的鸾生组织和宗教活动。扶鸾著书是鸾堂团体性的仪式活动,以传达神谕的灵媒为核心,组合信徒共同参与神圣降坛因缘说法的神秘宗教体验,在庄严隆重的仪式气氛中,感染着神灵附体的悸动情绪。因此大部分鸾堂以着造鸾文、刊印鸾书,为其代天宣化的神圣职责。鸾书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儒释道教化百姓的意识形态,进而调和三教内含的形上思想,成为民众信仰行为与生活规范的最高指导方针。台湾光复之后,鸾堂的宗教性发展更为普遍,鸾书的刊印蔚为风潮,逐渐成为民间乡土宗教活动的主流。内容大约分成终极信仰、劝世化民、治身修道等三大类。 「鸾堂」广义的说,是指以「扶鸾」进行神人沟通,并正式将扶鸾作为例行性的宣教活动的民间宗教机构;狭义的说,系以三恩主(奉祀关圣帝君为主神、加祀孚右帝君、司命真君,尊称为三圣恩主)为主祀而在台湾发展形成的「儒宗神教」。清末台湾鸾堂的兴起,被认为是当时中国全国性鸾堂运动的一环。真正将鸾堂信仰以「儒教」名义向中华民国内政部登记成功的,则是「中国儒教会」,时于民国89年。台湾鸾堂信仰兴起的过程中,客家移民虽不是最早的传播者,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日本据台之后,客家鸾生以及鸾堂的影响力尤有明显增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