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鸬鹚2近程空舰导弹 |
释义 | 该弹是原联邦德国梅-伯-布公司(MBB)、现德国戴勒姆-本茨宇航公司(DASA)研制的一种近程掠海飞行空舰导弹,装备其海军航空兵的F-104G战斗机,攻击1000吨级以上的海上舰艇目标。该弹的发展始于1962年。当时,由法国和联邦德国共同投资,同时发展两个相似的空舰导弹型号——AS33和AS34,前者由联邦德国MBB公司研制,后者由法国原北方航空公司、现宇航公司在其“北方”空地导弹系列中的第二代型号AS30基础上研制。 基本信息1967年AS34方案被选中,联邦德国MBB公司被确定为主承包商,法国的汤姆逊-CSF公司被确定为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承包商,并正式签定研制合同。 1968年10月进入全面工程发展,1970年3月开始在F-104G试射,1971年5月在F-104A上发射带导引头的样弹,197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试射和海军随后进行的鉴定试验,1974年完成飞行试验,1976年签定“鸬鹚”1的生产合同并投入批生产,1977年开始进入德国海军服役,1983年停产,向德国海军交付了350枚导弹和56套F-104G机载发控系统,单价分别为53.6和28.73万美元,研制、采购费总计4.69亿马克。 此外,还向意大利空军交付了60枚,装备其“狂风”战斗机。虽然法国参予了该项目的研制,但法国国防部从未向德国采购该导弹。1983年在基本型——“鸬鹚”1的基础上正式发展“鸬鹚”2,1987年开始飞行试验,1990年10月完成飞行试验,1991年开始进入德国海军服役,1996年全部停产,采购数约200。 结构和性能特点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前缘后掠的大切梢三角形稳定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的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弹翼和尾舵处于同一平面,弹体呈圆柱形,头部呈尖锥形,弹体内部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基本型导弹“鸬鹚”1,在结构上从前到后分为导引头舱、战斗部舱、主发动机舱和尾舱共4个舱段,分为3个分离面,各舱段之间采用固定环将这3个分离面对接,从而形成1个完整的导弹。 导引头舱内装末段制导用的、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研制的RE576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及其活动式卡塞格伦天线、电子设备,以及抗电子干扰设备,具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方式:当导弹飞至其导引头能截获目标的距离时,接通弹载雷达接收机,对该目标进行搜索,一旦截获该目标的雷达所辐射的信号,导引头即锁定该目标,进入被动工作方式。当导弹导引头未接收到目标雷达的辐射信号,则转入主动工作方式,由其主动雷达天线搜索、截获和跟踪目标,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该雷达导引头采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和单脉冲技术,能提供目标距离、方位和高低角数据,适宜于攻击雷达反射面积大于1000m2的大型舰艇目标。 战斗部舱内装战斗部、触发延时引信和保险执行机构。MBB公司研制的半穿甲爆破战斗部,重量160kg,炸药56kg,以60°命中角攻击舰艇时,能穿透121mm的52号钢制甲板。战斗部的钢制壳体上,焊有两排16个由金属板制成的椭圆形射弹,战斗部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和金属射弹毁伤目标。高速径向抛射出去的射弹,由于其形状和动能而具有很高的穿透力,试验时曾穿透70~90mm厚的37号钢板和7层舱壁。3个部位同时点火的触发延时引信,能保证弹头穿入舰艇内部爆炸。起爆管的保险机构使战斗部在一般电磁和机械冲击下不会起爆。 主发动机舱前部装有中段巡航时采用的、 构成惯性制导系统中的一部分的中心平台。该中心平台包括垂直陀螺、航向陀螺、陀螺电子设备和惯性制导计算机等。整个巡航段,垂直陀螺、航向陀螺和雷达高度表的信号,均输给惯性制导计算机,并与导弹发射前输入的各种数据一起,产生制导导弹所必需的全部信息,输给尾舱中的航向和位置计算机,并根据这些信息产生控制信号,修正导弹的航向和高度。在中心平台之后,装1台由法国火炸药公司(SNPE)研制的“普拉德”(Prades)固体火箭主发动机,采用端面燃烧的双基推进剂药柱,其长喷管穿过尾舱的中央,将燃烧气体引至尾喷口排出去。主发动机在2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快要燃烧完毕之前点火,工作时间100s,推力2800dN,使导弹在巡航段保持M0.9的速度飞行。 尾舱除装2台由法国火炸药公司(SNPE)研制的“普拉德”(Prades)固体推进剂助推器外,还装有惯性制导系统中的航向和位置计算机,以及TRT公司研制的、精度±0.30m的连续波雷达高度表,此外还有弹上电源、伺服舵机等。2台固体助推器装在主发动机的长喷管的两侧,内装9.36kg模压成型的双基固体星形内孔药柱,燃烧时间4s,推力5400dN,产生9.2g的加速度,使导弹迅速达到所需的巡航速度。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30km(1型) 70km(2型)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M0.95(1型) M0.90(2型) 使用高度 3~5m(末段巡航)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惯性导航加雷达高度表修正中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引 信 触发延时引信 战 斗 部 半穿甲爆破加钢制射弹,重160kg(1型) 半穿甲爆破加钢制射弹,重230kg(2型)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加2台固体火箭助推器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加1台环形固体火箭助推器 弹 重 600kg(1型) 630kg(2型) 弹 长 4.40m 弹 径 345m 翼 展 1000m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