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甬江街道 |
释义 | 行政区属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 街道概况甬江街道原称甬江镇,1992年5月,由原北郊乡和湾头乡合并建镇,因南临甬江,故称甬江镇。 2004年7月正式更名为甬江街道。 全街道辖15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会,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田5632亩,人口4万余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 1995年起连续两届荣获浙江省经济实力“百强乡镇”; 1994年起连续七年获宁波市“廿强镇”; 1995年被市评为首批“小康镇”; 1996年获市先进科技乡镇; 1997年荣获浙江省计划生育“八五”红旗单位。 2001年荣获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称号。 2002年荣获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镇称号。 2004年荣获共青团强镇称号。 甬江街道辖区下属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3亿元。 甬江街道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2004年全镇人均收入达7440 元。 经济建设近年来,甬江街道工业紧紧围绕江北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的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树强扶优、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走品牌带动战略,基本形成了金属制品业、塑料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空调及制冷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目前有工业企业8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2004年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3亿元。2004年甬微集团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甬江集团、信远工业等四家市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共23只。街道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47家。第三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环城北路汽车销售特色一条街已成为全区的特色产业。目前街道有6家星级宾馆和一批中小餐饮娱乐服务业,有丰华、海洲、渚扬、太阳升等海运企业,有华东物资城、华康家具、家世界等专业市场和超市。第三产业的税收总量占全街道的50%以上。 农业生产农业以经营蔬菜为主,种植蔬菜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宁波市市级一线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基地面积3020多亩,农区蔬菜基地2200余亩,常年种植蔬菜200多种,除大众蔬菜外还有反季节蔬菜和名优特稀蔬菜。年产花色蔬菜2万余吨,占市区花色蔬菜上市量的40%,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左右。街道已建成蔬菜园艺中心和蔬菜农场等2个农业示范基地为基础的农业示范园区,甬江街道园艺中心是江北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文化教育甬江街道是文教之镇,宁波大学等14所大中专院校在本辖区内。1998年被评为宁波市“教育强镇”;1999年又获浙江省“教育强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小学毕业率、小学升学率四项指标均达100%。 已有幼儿园15所,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 有中高级科技人员2756名,其中:享殊津研究生13名,高级技术职称163人,高级技师12人,高级工110人。科技人员和大中专学生占全镇人口12%以上。 文化名人:唐弢,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1913年3月3日出生于畈里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原名端毅,字越臣,另名有建根,笔名有晦庵、风子等。 唐弢热爱祖国,热爱党,也热爱故乡。他多次写信给家乡政府了解当地情况,关心家乡建设事业。1980年5月底,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唐老非常高兴,欣然提笔,写下《回乡两首》,“村落依稀在,旧居亦可寻,垂垂客已老,满目是新人”。在参观北仑港时,赞许地写道:“引桥长一里,由此接天涯。寄语好儿女,殷勤为国家”。 发展环境甬江街道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东南部,东与镇海区庄市相接,南临甬江,西与海曙区相连,北与庄桥街道接壤,是个城乡结合镇。境内有甬江、姚江(余姚江末端),世纪大道、环城北路、北外环形线、宁镇、宁慈等公路纵横贯穿,宁波火车北站、轮船客运码头、宁波港和宁波机场等又在境内,水陆交通和通迅十分便捷。尤其是近几年,加强了城市化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一批与发展经济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桥梁、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全镇1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在环城北路已基本形成以汽配市场、木材市场、斯玛特家世界等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商业一条路。辖区内将建设“三江文化”长廊和湾头休闲区,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环境。 甬江街道作为江北重镇,经济基础优越,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促进城区建设,处理好城区经济发展要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是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在城市总体规划及远景发展战略指导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城镇建设发展纳入城市整体的规划框架体系,使城乡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经批准,建立了甬江街道工业科技园区。 科技园区(一) 规划范围 本地块座落于城市北部,东起世纪大道(现329国道),西至规划城市主干道,南、北至规划城市主干路,总用地面积120公顷。 (二) 性质和功能定位。 1、性质:本地块依托江北工业区,发展科技含量高的轻工业及小型加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小区。 2、功能:以发展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 (三) 规划目标和指导思想。 1、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针对性和互补性,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工业区产业结构的个性与特色,从而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构筑现代化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 3、加强工业区建设管理,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近、远期结合,加强规划的弹性。 4、加强地块的环境建设,以反映工业区块的形象和品位,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目前,一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水、电、路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筑巢引凤,加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硬件建设;一面坚持边建设、边洽谈、边招商。现在已有十多家实业型、科技型和外向型企业在该区落户。 甬江街道还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建立招商引资办公室,不断充实招商引资办力量,还实施“招商、安商、富商”战略,建立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跟踪服务,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环境,加上便捷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全镇已成为投资热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