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半浦村
释义

半浦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姚江之滨,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据交通要冲,距离宁波市区18公里。是代表性的渡口古村。为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半浦古时称鹳浦,亦称灌浦、官浦,谓取灌溉农田之意,清代定名为半浦。因地处姚江之北,东为鄞西与慈溪两县相半之界,江以南九里有浦,北有灌浦古渡,两地均为渡而名,渡因浦而名。半浦村共有村民600余户,1320人。年村经济收入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村中有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正在编制古村保护规划。

基本介绍

古村虽只是一个江南小村,但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古村历史底蕴已经非常丰厚。目前该村被公布的区级文保点就有24个。村落大族历世聚居,行文重教,村中有多处代表性的优秀建筑,曾有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氏家族的“二老阁”藏书楼及现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兴建的西洋建筑“半浦小学”,除了这些,村中还遗留下大量的如中书第、周家祠堂、塘路墩、半浦大屋等明清古建筑。计有15处楼群,规制较高,质量较好,已有多处被公布为文保点。

主要景点

古宅

半浦村的古宅很多,近年虽有些损毁,但仍有部分可以细细品味,如“乐善堂”、“益丰门头”、“中书弟”等,古老的山墙,砖雕的门楣、花样各异的木格窗、柱子上桐油的痕迹,都还显示着古宅的当年气派。

丰浦小学

始建于1921年,由当年四明银行当家孙衡甫捐助资建造,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横开10间。虽经80余年风风雨雨,依然完好。

二老碑

村内原先建有可与“天一阁”比肩的“二老阁”藏书楼,由清朝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寒村家族创建,鼎盛时期该楼曾藏书五万余册。原为一座二层楼歇山式建筑,但已于前些年倒塌,现在残址仅留有一碑。

古渡

面对姚江的半浦村,在交通不甚发达的上世纪以前,自然建有渡口,“灌浦之渡”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交通业的日益发达,江水 上已不见往日来来往往的帆船远影。如今,岸边的古渡人家还在,古渡之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山还残留着昔时的灯塔。

古村评析

到江北慈城古镇不远的半浦村,总是有些遗憾,“灌浦古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江水之上不见来来去去的孤帆远影;著名的藏书楼二老阁,历经200多年岁月后,也轰然倒塌,所藏的经典全部散失,而后人只能在郑性父子与黄宗羲之间交流、治学的佳话中去寻觅一些余韵。

幸好,古渡人家还在,那些面临良田的参差屋宇还在,刻画着岁月悠悠的痕迹,而古渡之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上还残留着昔时的灯塔,曾经,它导引过多少夜航船的归来。就是这个渡口,当年洋枪队的美国流氓华尔,在此登岸,想要进攻慈城,却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

半浦古村,除了是个渡口古村外,应该出过一些人物,现在留下了很多规模宏伟的老房子,但村里的人,能够说出它们的来历,或者主人从前故事的,却很少。线索是有的,没人追究整理,外来者如我们只能面对一重又一重的深宅大院嗟叹。比如“乐善堂”、“益丰门头”、“茶栈”,老墙门上的这些题字或许说明了历史舞台上曾经演出过怎样的剧目。

还有个老宅叫中书第,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对着一大片稻田,祖上应该显赫过吧?木门依然是旧时的风貌,走进去,穿过月洞门,一块菜畦,自挖的小井,像是到了鲁迅记忆里的“百草园”。院落里很多房间都空着,无人居住。一位姓王的妇人跟进跟出地表白她在此住了36年,是她的夫家祖屋,宁肯守着日渐荒芜的老房子,也不肯卖掉一扇窗。那些无人居住的房间,椽子已经腐烂,一只竹制的菜橱,分上下两层,搁在那里,天井的石板地上,爬了丝瓜的枝蔓,倒显示了一点生机。

而过去了200多年的显赫就这样成了一个谜。

在一堆老房子里,主人身世清楚的要算当年四明银行的当家人孙衡甫了。

古老的山墙,一整扇的木格窗,砖雕的门楣,木头柱子上桐油的痕迹,显示着曾经豪门大宅的气派。三进院落,三个天井,收拾得特别干净,连花草也摆到廊檐下。在老屋中穿行,看到一扇绿色的花格窗下,滚着一只大冬瓜。孙宅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人,日子就这样柴米油盐地过着。

钱庄伙计出身的孙衡甫,1911年在上海金融风暴后渔翁,导利,盘进四明银行。

他于1933年创办四明储蓄会,用零存整付、整存零付、整存整付、存本付息、学费储蓄、婚嫁储金、礼券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吸收储蓄,通过这些方式和四明原有的声誉,四明的存款储蓄额连年上升,使他得以自如地利用这些资金投资房地产和放款业务。鼎盛时期的他,也一定衣锦还乡过。但盛极而衰,1935年,一落干丈的孙衡甫黯然离开了四明。

在故乡,他还留下了由他捐资建造的半浦小学。始建于1921年的半浦小学,那幢欧式特征明显的主楼,经历了80年风雨之后,依然完好地伫立着,学校门口的招牌却更换了多次,如今上面写着“江北赛恩电器厂”。大门进去,看见一块碑,刻于1927年,字迹模糊。正是黄昏,两边平房里传出隆隆的机器声,庭院里的鸡冠花开得红火。

走过很多人家,看到门前的地上放着一盆盆花,开着紫红的花朵,小巧玲珑,但开得很生动。老房子的旧貌显示着半浦村民固守家园的朴实信念,老房前生动的小花折射着古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夕阳映照着古渡,我们告别了古村。当地文保所的人士说,二老阁的旧址还有一块碑,问我们要不要看。

一个曾可比肩天一阁的著名藏书楼,只剩了一块碑,那是种多么巨大的遗憾,时光的刀刃,切开了一个惨淡的伤口,留下风干的疤痕。二老阁的盛况记载于书页上:曾经藏书五万余册的二老阁,是一所二层楼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阁前有明堂,阁后有清池,围墙北面建有一亭,载竹木花卉。二老阁楼上中间一间依嘱供奉着黄宗羲、郑溱和郑梁的神位,左右两间储藏着黄宗羲的著作,楼下是郑溱的著述。

也是在这个渡口,300多年前,郑性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羲著作用船载运到半浦。后来,郑性编《二老阁书目》整理黄宗羲的遗稿,四方学者访求黄宗羲的著作,不去竹浦去半浦,使二老阁在学术界享有了盛誉,也使半浦古渡多了四方求学者的身影,二老阁缕缕书香,因此散播到宽阔江面之外更远的地方。

图片欣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