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睢水之战 |
释义 | 历史记载春(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部五诸侯兵(劫持常山、河南、韩、魏、殷等五国)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侯将击齐(因齐欲与赵合力灭楚),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山东)出胡陵(山东鱼台)。 四月,汉(刘邦军)皆已入彭城(今徐州),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向西,向彭城作大包抄),从萧(今萧县)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早晨在萧县追击汉军,到中午就打到彭城,可见项羽军行进神速)大破汉军,汉军皆走,随入谷、泗水(谷、泗二水名,皆在彭城东北),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汉军被楚军所截成两断,北半部被迫入水,南半截欲据山地自固。故“皆南走山”,“山”即我县九顶、渔沟一带山峦)楚又追击至灵壁(即今灵璧县北七十里尹集镇之霸王城)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因尸体填塞,水受壅阻,不得畅流),围汉王三币(币因浃,围三币,即环绕三周,三重包围)。于是大风从西北起,折木(把树刮断)发屋(把屋顶掀起),扬沙石,窈冥昼晦(虽在白昼,竟如黑夜),迎逢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与数十骑遁去(刘邦率领五十六万人攻楚,睢水一战,刘邦只剩下数十骑,可见刘邦之兵已损失殆尽了)。 ——(载《项羽本纪》) 历史背景汉军的节节胜利秦亡后,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汉中王。 汉二年,刘邦因不满项羽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齐国之乱,后防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接着汉二年四月,刘邦联军攻下项羽都城彭城。这样看来,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楚军的困境(一)盟友背叛,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联军56万人;项羽亲率的迎战部队只有3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已没有根基地,只能速战速决。 (四)部属离心,士气低落:刘邦联军攻城略地,楚军节节败退,将领不愿领兵狙击汉军,一些楚将甚至叛逃投敌。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项羽采取了一项积极、但风险极高的应对之策: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率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联军。项羽的作战计划不但要长途奔袭,还要以3万尽歼敌方56万。 奇袭彭城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抓住刘邦联军进入彭城之际混乱不堪、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 项羽选择早晨发动偷袭,此时敌人尚在睡梦中,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战术上选择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联军逼到河水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 由于兵力悬殊,硬拼是不行的,项羽利用驱赶引诱的办法把联军推向南方的谷、泗水,在此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人。项羽追击刘邦,却忽然起了大风,楚军大乱。刘邦趁机带着仅剩的数十骑逃走了。 睢水之战,以楚军的胜利告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