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盱城镇
释义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以盱眙县城命名,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北,东和维桥乡毗连,北与官滩镇接壤,南与古桑乡相连,西临淮河。境内群山逶迤,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古老山城。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基本概况

盱城镇隶属于江苏省 淮安市 盱眙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宁徐高速、宁宿徐高速、淮河主航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截止至2007年该镇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765亩,林地21228亩,水域8832亩。下辖居委会(城东、城南、城中、城北、枣林);村委会(五墩、沙岗、宣化、友法、太和、毛营、新华、赵岗、雨露、新湾、严岗、石牛),142个村民小组,住户51618户。全镇总人口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自管人口4.8万人。

基层建设

该镇共有社区党委3个(五墩、城南、城北),12个党总支部、22个党支部,党员1746人。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出重点解决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的问题。村(社区)干部年龄、文化素质结构日趋合理,全镇35岁左右的基层组织书记比例达到17.6 %,村组干部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的占20%。

财税工作

2006年度,盱城镇财政收入完成5402万元,比上年净增长1520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25%,同口径增长21.8%。其中,国税完成1589万元,占任务的113.5%;地税完成1179.9万元,占任务的79.7%;财政完成1233.6万元,占任务的383.1%。整个财政支出2031.3万元,完成任务的100%。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73.53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7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总支出956.9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第二预算管理进笼资金总额达669.04万元。

农村经济

整个财政支出2031.3万元,完成任务的100%。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73.53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7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总支出956.9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第二预算管理进笼资金总额达669.04万元。

全镇共有小型水库7座,其中小I型1个,小Ⅱ型6座,塘坝185面,总库容350万方,加之龙王山水库全镇自流灌溉面积达1500亩。一二级提灌面积达3500亩。

2006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约4529公顷,其中麦13800亩,油菜5000亩,蔬菜4500亩,水稻30100亩。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2995吨(其中三麦4520吨,水稻15964吨),油菜1000吨,蔬菜818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50元,增长29%。

工业经济

全镇工业经过多年的经营,逐步盘大盘活,形成了服装、医疗器械、建材三大支柱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全镇共拥有工业企业1031家,其中私营企业82个(其中县工业开发区企业18个),个体企业949个,从业人数达8014人。主要产品有:食品、精密零件、服装、胶粘带、药物中间体、医疗器械等。2006年,全镇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62亿元, 同比增长62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1亿元,同比增长36%、35%、38%;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3家,完成工业产值5.27亿元,销售5.1亿元,产销率达到96 %以上,保持高位稳步发展势头。新增列统企业10户,占任务的167%;开发新产品18个,占全年任务的100 %。

2002年,盱城镇紧紧围绕盱眙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项目、招商、环境、保证"十字方针及"三大发展方略"、"四个重大举措"、"五个重中之重"和"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抢抓三产、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强化保障"的总体工作思路,奋力拼搏,三大文明得到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财政收入2740.8万元;完成工业现价产值5.36亿元、工业营业收入5.24亿元、工业利税352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8016万元;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1.2亿元,其中引进到县工业开发区落户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1个、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11个,竣工并通过市、县验收的项目22个;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镇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17亿元;粮食面积54420亩、产量1310.91万公斤、产值2559.81万元,油料面积8720亩、产量1218.18万公斤、产值3243.2万元,蔬菜面积8240亩、产量1343.94万公斤、产值1475.1万元;村平集体经济纯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2002年,盱城镇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强乡镇"荣誉称号,被盱眙县委、县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06年,全镇累计引进“三百工程”项目21个,合同引资总额8.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开工建设项目12个,竣工投产项目4个,签约项目5个,经验资确认到位资金1.3亿元,其中美金116.3万元,“三百工程” 验资总额位居全县第二名。园区外项目24个,合同引资额达2.5亿元,经验资确认到位资金4138万元。新引进了半坡叠墅、鸿庆佳园、恒晟房产、苏果大厦、水月山庄和金郦房产等6个城市建设项目,合同引资额3.2亿元。

招商引资

该镇引进500万元以上进工业园区的项目11个,分别是:西班牙客商贺杰投资600万元兴建的盱眙天宝皮革服饰有限公司、通州客商王红军投资600万元兴建的盱眙县远年盛建筑材料工程公司、扬州客商张海明投资500万元兴建的盱眙县思源包装材料厂、与供电局共同引资1000万元兴建的淮源矿业有限公司、与政府办、科技局共同引资1000万元兴建的盱眙县凹土研究中心、与县纪委共同引资1500万元兴建的江苏神力特矿业有限公司、浙江嘉兴客商黄斌投资500万元兴建的盱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杭州客商王小龙投资500万元兴建的盱眙县诚信电子玩具有限公司等,有4个项目当年竣工;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1个;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11个。

基础建设

为逐步实现文明创建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2006年,累计投入资金620万元,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以“背街小巷”卫生、街巷基础设施、农贸市场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基本达到了“路平、灯亮、环境美”的标准。相继完成76条巷道及接口硬化工程38681.5平方米,白化墙面53389平方米,改造下水道4770米,社区绿化13486平方米,栽植树木42万株,清运陈年垃圾476吨,清理城市牛皮癣1272处,集中灭犬1089条。在7月份召开的全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四化一宣”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荣获“硬化、亮化、净化、绿化”工作四个一等奖。

基础设施投入资金400万元在十里营街道铺设水泥路面43万平方米,整改电力、电缆线路5500米,绿化5000多平方米,新装路灯50盏;投入202万元新建东方市场过渡市场。此外,还完成果园市场、城南市场改造以及新湾农贸市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钢架大棚9000平方米。投入47万元,完成23条计12万平方米巷道硬质化。投入77万元,完成34条85万平方米村组道路砂石化工程。因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全年累计拆迁283户,拆迁面积近25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主管道4800米、支管道12万米,完成太和村2000人的改水任务。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毛营村林洼组机井改造工程。投入317万元,完成城南居委会办公楼、教师安居工程楼、严岗村办公室、沙岗村标准化厂房、第五中学食堂、城南小学、盱城中学校园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5310平方米。?

文体卫生

盱城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初中二所,市级实验小学二所,镇中心小学一所,完小4所,教学点5个,幼儿园4所的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了学前、初小、初中多层次的教育网络。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盱城与十里营卫生院经过扩建改造,面貌一新,设施先进,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病床62张,各类医疗人员133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了巩固和发展,22156名农民参保,参保率达95 %以上。

社会事业

2002年,在全镇继续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创建工作,倡导文明、勤劳、俭朴、敬老爱幼的民风,全镇有60%的户分别达到县、镇、村级"五好家庭"标准;镇新敬老院正式启用,集体供养的五保老人搬进舒适、宽敞、风景宜人的新敬老院生活,安度晚年;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把结对助困和捐资助困、捐粮助困相结合,开展"百名干部扶贫帮困活动",并三次组织机关干部、教师及全镇干群捐资、捐粮扶助贫困学生、特困家庭,全年捐资、捐物、捐粮折合人民币累计达38万元,有480户特困家庭和115名特困学生得到资助;计划生育常抓不懈,计划生育率、季度服务率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7‰;教育的基础地位始终坚持,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工作,到2002年,全镇已有小学12所,在校学生6938人,幼儿园(班)16个,在园幼儿1827人,初级中学两所,在校初中生1062人,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全镇教师学历达标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