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觳觫
释义

词语注音

觳觫

[shake;tremble from fear]

húsù

基本解释

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

详细解释

1.恐惧战栗貌。《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赵岐 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梁书·王僧孺传》:“解网祝禽,下车泣罪,愍兹奊诟,怜其觳觫。”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 曾 觳觫哀啼,窜迹无路。”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俘虏是一位青年人,三十岁左右,一眼看去,倒也并不怎么猛恶,反而有点觳觫的神气。”七杀碑文流传版本:“王臣将相皆如土,总是刀下觳觫材。”

2.借指牛。 唐 皎然 《送顾处士歌》:“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 吴 越 间意。”

3.因害怕而发抖。亦作“ 战悚 ”。形容因害怕而发抖。《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晋书·羊祜传》:“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遥见 四郎 ,戢毒栗立,惕伏战悚而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

4,觳觫车(觳觫车)

指牛车。 清 朱彝尊 《秋泾行寄吴秀才周瑾》诗:“吾今妻子返里闾,明年归乘觳觫车。”参见“ 觳觫 ”。

词语今译

如今网络多用于形容一个人长相猥琐。

网络:我整个人都觳觫了! 形容被雷到了

词语出处

1.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

2.申大头觳觫惶恐,只是跪在地下磕头。――清·李伯元《文明小史》

3.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4.但是,恍惚有蓝袍玄褂小髭须的影子在我眼前晃过,玩世的微笑,又仿佛鼻子里轻轻的一声“嗤”。接着又晃过一个袖手的,漂亮的嘴脸,漂亮的衣著,在那里低吟,依稀是“可怜无补费精神”!袖手的幻化了,抖抖地,显出一个瘠瘦的中年人,如鼠的觳觫的眼睛,如兔的颤动的嘴唇,含在喉际,欲吐又不敢吐的是一声“怕……” ——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