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膻气
释义

详细释义

膻气(shān qì)即是指羊肉的气味。“膻气”繁体为“羶气”。膻,形声,从肉,亶(dǎn)声。本义为羊臊气。

典故

蚊慕羊肉,羊肉膻也。——《庄子·徐无鬼》.

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列子·周穆王》

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说文》

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唐·皮日休《喜鹊》

羊肉有膻气

羊肉主要构成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 氮是过量蛋白质所产生的废料,却以氨的形式排除,且用来中和过量蛋白质的酸性。 羊肉发出的膻气主要是氨类物质。

羊肉下锅时先放少许食用油培透,待水分培干后再加米醋培干(醋的数量是肉的千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姜、葱、酱油、白糖、绍酒、茴香子等调料。最后羊肉将要熟时,加少量辣椒略烧,起锅时加点青蒜或蒜泥,其味香醇,膻气大减。如果白煮,食时可加蒜及稀辣椒油少许,膻气也可减少。

小儿膻气

病因

儿童膻气又名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症状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治疗

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这时候家长可以采取保守的消疝贴或者疝气带疗法,辅助治疗小儿疝气,疝气带的操作简单,宝宝佩带方便,松紧可以调节就像给宝宝多穿了一条裤子一样,在疝气带中药药包的作用小,小儿疝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治愈。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