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犄角之势 |
释义 | 词目 掎角之势(犄角之势是错误写法,按:高中课本要求) 发音 ji(第三声) jiǎo zhī shì 释义 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势。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示例 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掎角之势(原指捕鹿时一面拉住鹿腿,一面抓住鹿角。后常用来比喻相互配合,夹击敌人)。 示例 对赵军出兵救援已有准备。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构成犄角之势,钳制赵军行动。... 用法: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注】给各位同学的提示:就目前的高考中,“掎”角之势是正确写法,“犄角之势”错误。但作为犄角时,应为犄,而不能用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