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杲昃 |
释义 | 简介通泰方言,东西的意思!杲,太阳刚上树梢,代表早上上,是为东,昃太阳在西! 现通用于泰州地级市(泰州、姜堰、泰兴、兴化),和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如东和盐城南部的东台、大丰。 考证《诗·卫风·伯兮》有“杲杲日出”之句,《文心雕龙》解释说:“杲杲为日出之容。”《易·丰》云“日中则昃”, 《说文》解释说:“昃,日在西方时侧也。”太阳东升西落,“杲昃”因此被用来借指东西方位,再引申为泛指任何物事的“东西”。 东台籍著名学者、报人戈公振先生曾向上海人讲解过这两个字:杲,日出东方,代表东,昃,日落西方,代表西,两字分别出于《诗经》和《易经》 …这一通极有修养的方言训诂惊动了上海滩的“饱学之士”。 清代泰州学者赵渔亭的《海陵竹枝词》:东路人来买“稿子”(东西),南路人邀过“瓦家”(我家)。忽逢西北乡农到,醒得(晓得)连称笑语哗。说明泰州城的东乡方言有“稿子”,而城南、城西北乡没有,各乡农民见面还相互嬉笑一番。 相关介绍“杲昃”根本不能算是扬中话,它是通泰方言词汇,在苏北的泰兴、姜堰、东台、如皋等地方言中都有。上海话“东西”叫什么“物事”,而通泰地区许多地方的叫法为"杲昃"。清代泰州学者赵渔亭的《海陵竹枝词》:东路人来买“稿子”(东西),南路人邀过“瓦家”(我家)。忽逢西北乡农到,醒得(晓得)连称笑语哗。说明泰州城的东乡方言有“稿子”,而城南、城西北乡没有,各乡农民见面还相互嬉笑一番。 针对上海人借方言嘲笑“江北人”,东台籍著名学者、报人戈公振先生曾向上海人讲解过这两个字:杲,日出东方,代表东,昃,日落西方,代表西,两字分别出于《诗经》和《易经》 …这一通极有修养的方言训诂惊动了上海滩的“饱学之士”。 扬中建县较迟,辛亥革命之前,太平洲北部隶属过泰兴县,那里的夹江不宽,相当一部分扬中人口来源于泰兴,到现在不超过4、5代人,所以“杲昃”还是从那儿来的。泰兴等地的“杲昃”靠近富庶的江南,又有不少是北方移民后裔,还有的人士的祖先原住苏州,是朱元璋强迫他们迁到江北去的。所以他们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粗犷与刚毅,又有南方人的灵巧和精明。特殊的地缘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既爽又弯,杲昃太崭"。这些“杲昃”世代承传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心态,为人处世讲究小心翼翼,得过且过,确实值得批判与反思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