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步桥 |
释义 | 北京用数字命名的地名很多,如如半步桥、一亩园、二里沟、三里河、四眼井、五道口、六里桥、七圣庙、八里庄、九道弯、十刹海、百子湾、千竿、万年。该文就是对半步桥进行描述。半步桥:位于宣武区西南部。北起白纸坊东街,西至右安门内大街,南至右安门东街,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桥。 名字由来位于宣武区白纸坊,过去这一带人烟稀少,是一片菜地(附近有南菜园街道),水渠纵横交错,放块门板,用不了一大步就能一迈而过,所以人们就叫它为半步桥。如今根本没有桥,就象北京历史上许多桥已无影无踪,却留下地名一样,如南池子大街的飞龙桥胡同、牛街的吴家桥胡同、前海的三座桥胡同、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西长街的织女桥东河沿、地安门的东板桥等。 另一种说法是京师第一监狱北门外有一条明水沟,沟上面铺设几条石板而成为桥。因走这个桥的大多数是罪犯,带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称为半步桥。 说起半步桥的由来,如今健在的老北京也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因谁也没看到过它。当地老人有种说法是,半步桥位于民国年间的京师第一监狱(里仁街)北侧,附近南北走向还有一条路叫自新路。自新者,改过自新之意也。据说监狱北门外曾有一条水沟,沟上铺几条石板而成为桥。因走这个桥的带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称为半步桥。然查半步桥之名,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载:“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宝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而第一监狱建成于1911年,也就是说半步桥地名的出现,起码早于第一监狱26年。因此把半步桥的由来,说成与监狱有关,不过是人们的“合理想象”罢了。 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半步桥到处是野草荒地和苇塘沟汊。我家在此买了一块地,自己打坯,盖了两间土坯房,房前圈起篱笆种上菜,屋后栽了一排树。渐渐地,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们陆续拥进半步桥,来来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桥有了名气。这些人靠自己的手艺或力气养家糊口,有捏面人的,蹬三轮的,焊洋铁壶的,修桌椅板凳的——他们几乎都住着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虽然生活拮据,但你帮我我帮你,相处融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刚开始好转,政府便在半步桥筹建新房。人们自建的岌岌可危的土坯房都被拆掉,住上了整齐豁亮的青砖瓦房。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老街坊又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的花园小区。如今半步桥是由半步桥胡同和半步桥街合围而成,无论是平房宅院,还是现代化高楼,都在向过往的人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解放前半步桥一带曾是史姓、郭姓等几户人家的菜地。地中间,有史家一口带四把辘轳的大水井。井水打上来后,顺着一条垄沟流入菜地。为便于行人和独轮车通过,在垄沟上便搭放了一块旧石碑。此桥很短,用不了一大步就能迈过,故被人戏称为半步桥。 半步桥街在宣武区万寿公园对面有一个胡同叫半步桥街,是因半步桥而得名目前桥已不在仅存地名而已,半步桥街位于半步桥的西侧。明清以来,有零散菜农祖居于此。这一带多沟渠、菜地。为行走方便,菜农在人们常走的沟渠上架一石板(一说棺材板)。因其短小,俗称半步桥。相传桥白纸坊东街十六号楼后面附近。此街原称里仁街,1965年更名为半步桥街。 修缮历史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半步桥到处是野草荒地和苇塘沟汊。我家在此买了一块地,自己打坯,盖了两间土坯房,房前圈起篱笆种上菜,屋后栽了一排树。渐渐地,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们陆续拥进半步桥,来来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桥有了名气。这些人靠自己的手艺或力气养家糊口,有捏面人的,蹬三轮的,焊洋铁壶的,修桌椅板凳的——他们几乎都住着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虽然生活拮据,但你帮我我帮你,相处融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刚开始好转,政府便在半步桥筹建新房。人们自建的岌岌可危的土坯房都被拆掉,住上了整齐豁亮的青砖瓦房。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老街坊又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的花园小区。如今半步桥是由半步桥胡同和半步桥街合围而成,无论是平房宅院,还是现代化高楼,都在向过往的人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历史记载1、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载:“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宝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 2、南端东侧为1911年兴建的京师第一监狱。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奸金壁辉(川岛芳子)亦曾在此受审关押。1948年被毙,其尸体拉于街侧。 公交线路以下介绍的是途经半步桥站的公交车。 40路 (木樨园桥北-五路) 59路 (北京站东-大观园) 604路 (知春路-怡海花园西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