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臧霸 |
释义 | 臧霸,又名奴寇(据《魏略》),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曹魏建立后,被封为执金吾。死后追谥为“威侯”。 中文名:臧霸 外文名:臧宣高、奴寇 国籍:曹魏 出生地:泰山华县 出生日期:165年 逝世日期:230年 职业:镇东将军、假节、执金吾 主要成就:居巢破孙权,逢龙败韩当 封爵:武安乡侯 谥号:威侯 历史传记臧霸(约165年~230年)字宣高。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从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令将臧戒收监并送到太守府去,其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之多。臧霸当时十八岁,闻讯后便引领从客数十人于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亲父,监送者见状,均惧而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亡命奔逃于东海,而臧霸亦开始以勇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吕布被擒后,追随曹操,获得了很高的待遇,多有战功,数次讨伐孙权,吴国名将韩当,亦曾是其手下败将。后来曹操去世,青州兵和臧霸旧部以为天下将乱,都擅自逃离军伍。曹丕继位,臧霸对都督曹休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曹休把情况向曹丕汇报,曹丕却担心多给了臧霸兵的话,又像青州兵或者臧霸旧部那样擅自逃走,于是只是精神上给予支撑,实际上不给兵。后来又趁臧霸来朝时夺了臧霸的兵权。 历史年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又各任用吴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兖州时,以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乱起,徐、毛二人皆叛。后来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命刘备起行往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向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我受主公(指曹操)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愿将军为我辞却这个命令。」刘备便以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地向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孤之所愿。」于是皆以徐、毛二人为郡守。后来曹操与袁绍相拒,而臧霸数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能专心应付袁绍。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谭于南皮,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求遣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曹操说:“诸位忠心报国,但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昔日萧何派遣子弟入侍,而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焚烧自己的房子、马车追随,而光武帝没有辜负他的好意,现在我又怎么好改变前人的做法呢!”当时东州扰攘不止,而臧霸等执正匡义,征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于是皆封列侯。臧霸因功拜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臧霸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皆有功劳,迁为徐州刺史。沛国人武周时为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常到其舍作客。后来武周部从事总詷不法,武周得其罪,被收监查究,但臧霸却不嫌弃武周,反而更加亲善。臧霸后随曹操征讨孙权,先登入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张辽讨陈兰时,臧霸被调到宛,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遣兵以迎臧霸,臧霸与吴军战于逢龙,韩当又遣兵阻臧霸于夹石,均被臧霸击破之,后还屯舒城。孙权遣数万人乘船屯于舒口,分兵往救陈兰,但闻知霸军在舒城时,立即撤军。臧霸引军乘夜追赶,将及天明,行百余里,向吴军前后夹击。吴军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众。于是吴军不能救陈兰,张辽便破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臧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同为前锋,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至,见江水增涨,敌船慢慢靠近,将士皆惶恐不安。张辽便有了退意,臧霸阻止张辽说:“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以臧霸之言告诉曹操。曹操对臧霸加以赞扬,拜为扬威将军,假节。后孙权请降,曹操还师,便留臧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 黄初年间。曹丕即王位时,臧霸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曹丕称帝后,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后来臧霸与曹休伐吴,破吕范于洞浦,被征为执金吾,其位特进。每有军事要务,曹丕都常咨访臧霸。《魏略》说:「臧霸又名奴寇。曹操死时,臧霸所部领的军众及青州之兵,以为天下将乱,大都鸣鼓擅自离去。曹丕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臧霸向曹休道:「国家不肯听从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骑万人,我必能横行于江表。」曹休告诉曹丕,曹丕便疑说臧霸之军先前擅自离去,如今却竟意壮如此!于是东巡,趁臧霸来朝而夺其兵。」此语与本传大异。 明帝曹睿即位后,太和年间增臧霸邑五百户,并前三千五百户。不久逝世,追谥曰威侯。其子臧艾嗣任。《魏书》称臧艾「少以才理称,为黄门郎,历位郡守。」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后谥恭侯。其子臧权嗣任。臧霸前后有功,封其子三人为列侯,赐一人爵关内侯。臧霸其中一子臧舜,字太伯,为晋朝散骑常侍。《武帝百官名》称臧舜「才颖条畅,识赞时宜」。 历史评价陈寿评曰:“臧霸镇卫州郡,着威惠。”(《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李景星称霸为“气节之士”。(《四史评议·三国志》) 孙盛:“臧霸少有孝烈之称。” 《三国志·臧霸传》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馀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馀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沛国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总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馀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进,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假节。后权乞降,太祖还,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 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及践阼,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明帝即位,增邑五百,并前三千五百户。薨,谥曰威侯。子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谥曰恭侯。子权嗣。霸前后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赐一人爵关内侯。 而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子毓嗣,亦至青州刺史。 简明演义传记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本为吕布手下健将,曾与曹操部将乐进交战,不分胜败。多番从吕布狙击曹军,勇猛善战。吕布死后,臧霸随降曹操,封为琅邪相,被委以青、徐二州。臧霸保守东方,清定海岱,又久从征伐,功劳殊多。赤壁之战时,军中有传西凉马腾、韩遂等东袭中原,曹操甚为忧虑;当时徐庶自荐愿往回防,于是曹操命臧霸为先锋,与徐庶星夜赴散关把守。 评书版本童玄童子康有三徒一外甥,三徒老大西川都督枪祖张任、老二宛城侯枪王张绣、关门徒弟赵云赵子龙,一个外甥是“懒泼将军”臧霸臧宣高。臧霸好本事,赵云会的枪法,他七八都会,但是从吕布手下转投曹操后只肯拿俸禄,从不想干事,张辽想提拔他他也不肯,曹操手下自己最看不顺眼的一文一武,文的是“外国忠臣”徐庶徐元直,武的就是“懒泼将军”臧霸臧宣高,三国中,赤壁时两人去西凉防备马腾韩遂,从此三国中不见影踪。(陆耀良版三国)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