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楸叶泡桐
释义

楸叶泡桐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干皮淡灰褐色,幼时光滑老时浅纵裂,侧枝斜上生长,树冠呈广卵形。楸叶泡桐是要用、观赏、绿化的好手,所以中国多地区均有种植。

中文学名:楸叶泡桐

拉丁学名:Paulownia catalpifolia Gong Tong

别称:山东泡桐、无籽泡桐、小叶泡桐

二名法:Paulownia catalpifol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亚门:双子叶植物纲

纲:唇形目

科:玄参科

属:泡桐属

种:楸叶泡桐

花期:5月

果期:9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干皮淡灰褐色,幼时光滑老时浅纵裂,侧枝斜 上生长,树冠呈广卵形,小枝绿褐色被微毛,后转赤褐色光滑,节间短,髓小实心,有黄褐色突起之皮孔,单叶互生,大型叶片三角状狭长卵形,长12-28厘米,叶长为叶宽的2-3倍,叶全缘,叶表深绿光亮,背面密生星毛,有长叶柄,花两性,顶生狭圆锥聚伞花序,花管状漏斗形,淡紫色,5裂,外被短毛,内面白色光滑,密生紫线和紫斑。蒴果菱状卵形,细长,端具喙尖,果皮木质,外被细毛,熟时2瓣裂,种子细小,扁平,具膜质翅。

生态习性

喜光不耐庇荫,耐寒性强,较抗干旱,对土壤性质要求不严,但对肥力十分敏感,怕积水涝洼。强阳光性,喜温暖,教耐寒,速生。

经济价值

楸叶泡桐树的五大优点:生长快、分布广、材质好、用途 多,既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又适于华北、中原广大地区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先说其分布厂。它的分布范围很广,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特别指出这几年 来,不少地区在四旁大量种植泡桐,还大搞农桐间作和在方田林网中栽种,有些地方还逐渐 向山地造林发展。次说生产快。如果管理得好,五六年即可成材,并引用"三年成林,五年成材"这句俗 最说明其成材之快。 再说适于农桐间作的原因及其对抗御干旱、风沙、干热风、早晚霜雪灾害的巨大作用。

材质好——由于它木质轻,易加工,纹理鲜明美观,不易翘裂变形,不易燃烧,绝缘 的导音性能好,还具有隔潮、耐腐、易干燥等优点。所以不但用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等各个 方面,而且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

用途多——其时、花还可做饲料、肥料,还能用来诱捕害虫;其叶、花、果、 树皮均可制药;泡桐树态优美,花的色彩绚丽,叶片可净化空气。因此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而且也是药用树种、绿化树种,在植物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然分布和 人工栽培的",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已占据了当时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可见其广。

在谈到近几年不少地区在四旁大量种植泡桐,还大搞农田间作和在方田林网中 栽种时,又说,河南省栽植泡桐近二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在一干万亩以上。"二亿"、 "_千万亩"都给人"相当多"的具体印象。一般十年生的泡桐,胸径平均约三十至四十厘米,材积可达零点五至 零点六立方米。广西桂林市砖厂有一株白花泡桐,生长十一年,树高二十点七米,胸径七十 五点一厘米,材积三点六九立方米,年平均材积生长量为零点三三五立方米。河南省民权县有一株兰考泡桐,十三年胸径就达七十三厘米,树高十七点玉米,材积三点五立方米。

四川省酉阳县一株七十五年生的白花泡桐,树高四十四米,材积二十二点五立 方米一组是泡桐吸收根 百分之八十八分布在离地表四十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一组是农作物吸收根百分之九十以上集 中分布在四十厘米以上的耕作层中。两组数字一比较,清楚可见作物与泡桐的根系是基本错开了,所以争水肥的矛盾较小,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地力。通过这两组数字,泡桐可与农作物 间作的原因说得一清二楚。在说明大面积农桐间作,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时,又举了三个数 字,即农桐间作七至十年后,(1)可降低农田风速百分之二十六至五十八,(2)可减少地面蒸发百分之十七至二十四,(3)能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百分之十一至二十九。风速、地面水蒸气、 相对湿度是农田小气候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如此的改善,当然,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不言自明。

栽培历史

泡桐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北宋陈翥所著《桐谱》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泡桐栽培和桐木利用方面的丰富经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1949年以后泡桐造林获得很大发展。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种、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圃地应选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气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长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和防

治病虫害。

一般随整地随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深1米,长、宽各 1米。根据造林的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造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为3~5米;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株间还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带状或块状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实行粮食作物-泡桐间作时以桐为主的间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亩26株;以粮为主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亩3株;桐粮并重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亩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第2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有的地区进行秋季带叶栽植,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栽种技巧

楸叶泡桐在天然条件下主干较低。为了增加主干长度,可采取如下几种高干培育方法: ①平茬法。在造林后第1年进行或于第1、第2年连续进行,时间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处将茎截断,随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条长到10~15厘米时将生长最好的留下,其余全部去掉。

②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后,待长高至3~5厘米时,在靠近苗木顶端处保留一个健壮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使养分集中于保留芽的生长发育。

③自伤接干法。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在树干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长枝,从而使主干接着向上延续。

④剪梢接干法又称平头法。在定植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将干枯的顶梢剪除,然后培育一个健壮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长。

泡桐丛枝病是较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80%~90%,病原为类菌原体。幼树发病后,多在主干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形如扫帚或鸟窝。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及时修除病树,选用抗病良种等。害虫有大袋蛾为害叶部,毛黄鳃金龟的幼虫食苗木根皮。

花语

永恒的守候,期待的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1: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