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梵志翻着袜
释义

《梵志翻着袜》唐代诗人王梵志写的一篇七言诗,梵志诗运用翻着袜法进行创作,主要表现为辛辣讽刺、幽默谐谑、正话反说等,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嬉笑怒骂,于幽默轻松中表现深远之旨,揭露社会现实矛盾。

原诗

梵志翻着袜 (王梵志)

梵志翻着袜,

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

不可隐我脚。

作者简介

王梵志,原名梵天,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善诗,语言浅近,多言佛理。原集已佚,今人有《王梵志诗校辑》。生平事迹不详。《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王梵志》都说他生于隋代,为黎阳城东人王德祖从枯树中发现收养的,"七岁能语","作诗讽人,甚有义旨"。(原文如下——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抱胎而出,因收养之,及七岁,能语。向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喜。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又说他是"通玄学士"。约可考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

注释

①翻着袜: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正面即外层,光滑美观,反面即内层,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为美观,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翻着袜的意思是“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而为了表现出禅家宗门的威仪,作为僧人是有一定的规矩的。“翻着袜”以其反常,所以是不合规矩。

②乍可:宁可。

③隐:伤,病痛。这两句的意思是:宁可让你看着刺眼,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

译文

王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们都说这一举动是错的。王梵志说:“宁可让你看着刺眼,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

赏析

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正面即外层,光滑美观,反面即内层,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为美观,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于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说他穿错了。然而正错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错”未必就是错。象梵志这样的人却认为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也不能让自己的肌肤受罪,错误的反是众人。

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

这首小诗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平常话,却能以小见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禅宗认为“自性本自具足”,主张个性的充分张扬。如《五灯会元》卷八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的一段公案:“问:‘如何是佛?’师曰:‘不指天地。’问:‘为甚么不指天地?’师曰:‘唯我独尊。’”就是强调个体的意志,主观的情性。也即所谓:“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王梵志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尊重自我,不随流俗的精神。

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对王梵志“翻着袜”的胆识非常赞赏,在《书“梵志翻着袜”诗》一文中,他说:“‘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世之事,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亲,万世同流,皆季伟之罪人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黄氏所称道的茅容杀鸡饭母,以草具饭客之事,见于《后汉书·郭太传》,这种毁誉由人,特立独行的精神,与“翻着袜”的王梵志,正是相同的。正如文学史所昭示的,黄庭坚及其他江西派诗人,面对唐诗的丰厚遗产,既没有匍伏其下,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终于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目,树立起一块与唐诗一样辉煌的丰碑。这也就是王梵志“翻着袜”法在诗学上的实践。

胡适点评此诗

王梵志的诗,敦煌所出有几个残卷。此诗不在敦煌卷子里。依我的考据,它的年代约在初唐。“乍可”是唐人常用的话,意思等于今天的说的“宁可”,例如高适的《封丘县》诗——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黄庭坚(山谷)最喜梵志此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有《书“梵志翻着袜”诗》。

——适之 四十一·二·二十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