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栾恩杰
释义

栾恩杰,196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1965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0年任航天四院、一院17所技术员、工程师,1978年任航天一院、二院17所副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二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1988年为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研究员,1993年升为航天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1998年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出版和发表专著、论文 30余篇。

中文名:栾恩杰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吉林白城

出生日期:1940年11月生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

栾恩杰,1940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航天局局长,研究员。

社会贡献

作为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栾恩杰对诗词也有浓厚的兴趣,曾出版《村子情怀栾恩杰诗词集》。全集共分豪情、亲情、心情、友情共四个篇章,集子中还收录了栾恩杰的部分手稿,既是作者作诗状况真实再现,又是很好的书法作品,通过这些手稿,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

人物经历

简介

栾恩杰是一位亲和谦逊的老人,一头银发,戴副眼镜,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已在航天领域耕耘近40载。2004年,他出名了,缘于他的一个闪亮身份———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统领着整个探月团队。

在工作上,同事称他可敬;在生活上,大家称他是“幽默风趣、爱激动的可爱老头儿”。他还喜欢用诗表达情绪,其弟称他是一个耕天的诗人。

栾恩杰1940年出生在吉林省白城县(今白城市),在5个兄弟中排行老大。

父亲是1945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一直工作在铁路战线,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铁路运输工作,曾获朝鲜领袖金日成主席颁发的勋章。母亲虽没上过学,却能看报、读信,她的文化是解放后在扫盲班学的,母亲的慈爱和勤奋,对栾恩杰的教育和影响很深。

6岁时,日本战败,栾家举家从白城县(今白城市),搬迁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栾恩杰的少年时期在齐齐哈尔度过,因此,他总将这里称作家乡。四十余年后携妻重回故里时,栾恩杰仍能清晰记得自己住过房子的样子,脑海常常回想起童年小伙伴一起追逐、喊叫、厮打的场景,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他的亲人,老房子也早已全部推倒。

栾恩杰是个易动感情,也重感情的人,作为航天工程的管理者和科学家,栾恩杰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但他对家,对妻子,有着深深的眷恋。

学习经历

1958年9月,邓小平到哈工大视察,提出“哈工大要搞尖端”。为此,哈工大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

1960年,20岁的栾恩杰从铁一中(现齐齐哈尔中学)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来到省会哈尔滨市,在这里度过的5年大学生活,成为栾恩杰人生中的重要经历。

栾恩杰正好赶上哈工大的专业调整,他被从电机系转到控制系,学习陀螺原理、仪表及惯性制导专业,陀螺仪是飞行器里的核心器件,飞机、导弹、飞船飞行时的姿态就是由陀螺仪控制的。

这个偶然的专业调整,奠定了栾恩杰一生的事业方向。

大学时期,栾恩杰读书用功,成绩出众,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的学习经验,还被刊登在哈工大的校报上,题目就是《栾恩杰是怎样学习的》。

许多年后,在栾恩杰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时,回忆往事,他仍认为大学5年的学习生活,为他积累了很多优秀品质,尤其是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更是让他获益终生。

“我要感谢老师教给了我基本的、扎实的功夫,虽然技术千差万别,但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我这么多年工作的体会,也是哈工大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

在工作中严谨务实的栾恩杰,在同事们的眼里却是个幽默风趣、爱激动的可爱老头儿。

虽然已经搞了近40年的航天事业,看了无数次发射,经历过各种成功和失败,但每次进发射场,栾恩杰仍会掉眼泪,成功了高兴地落泪,失败了痛苦地落泪。

在一次庆功会上,同事们要求栾恩杰也表演个节目,在麦克风前,栾恩杰动情地唱起了小时候的儿歌———我的小娃娃,这是几十年前在东北时,栾恩杰的母亲经常哼唱着哄他睡觉的一首儿歌,几十年后,栾恩杰仍然清晰记得曲调和歌词,唱着唱着居然动情地掉了眼泪。

1968年,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栾恩杰,被分配到内蒙古的七机部第四研究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这里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此后的几十年,他的工作经历,再没离开过航天。他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副所长、所长,再到研究院副院长,逐步完成了由一名技术人员向管理者的转变。

1969年,29岁的栾恩杰与妻子王胜萍结婚,此后的30余载,他们牵手走过。

易动感情的栾恩杰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外地搞实验,当时交通中断,通讯不畅,不得不让妻子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去桂林父母家暂避。儿子曦曦一岁时发高烧,妻子抱着孩子去医院打针,由于连续过量注射庆大霉素等降烧药,导致孩子听力失聪,造成了终身残疾。”提到亲人,栾恩杰总觉愧对妻子和孩子。

“我爱我的妻子,片刻都不愿离开她,没有她,我不知与谁分享忧喜,我不知哪里是我的家。”在一首诗里,栾恩杰热情地表达他对妻子的感情。

喜欢用诗表达情绪

闲暇时,他爱看书,还爱作诗。他创作的近百首诗词,已结集出版。其弟称他是耕天的诗人。

栾恩杰是一个喜欢用诗表达情绪的人。

成功完成发射任务时,亲人故去时,看了一篇好文章想抒发情感时,甚至在街头看到城管查抄小贩,他都要写首诗,表达情绪。栾恩杰说:“闲暇时,我看一些书,什么书都爱,也时常有感而发地写上几句,诗为言声,且有声外之意,我于诗词并不精通,只是一个爱好,特别是填词,总存一种乐趣。”

1993年,栾恩杰出任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走上领导岗位,1998年升任局长,兼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主管工程质量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工作,直至2006年卸任。

在主政航天局的8年时间里,他主抓的其他工作也惊天动地。他倡导并组织完成了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作为总主编,组织几千名各个领域的专家,用2年时间,撰写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该书成为我国第一部集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专业名词术语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在深空探测科学研究方面,提出并指导了小行星附着等前瞻性课题的研究,为探月工程立项及中国以探月为起点的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间,栾恩杰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其个人获得的奖项证书,更是不计其数。

评价自己的一生,栾恩杰称,“我一开始搞技术工作、设计工作。随着职务的提升,从工程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院长,到航天局长,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但我有一条,绝不丢掉脚踏实地的作风,绝不能随着职务的提升就脚不沾地。这个地就是工作的质量、技术的发展、型号任务完成的进程、每次实验的过程,就是要接触实际。”

大学培养工作作风

大学时期,栾恩杰的学习经验,还被刊登在哈工大的校报上,题目就是《栾恩杰是怎样学习的》。

栾恩杰将自己的工作作风,归功于母校哈工大的培养。

1998年,他一出任国家航天局局长,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摆在他面前———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的规划论证。之后的2000多个日子,栾恩杰做了大量前期数据和实验的准备工作。

挑起探月总指挥重担

探月工程被批复的那天,他写下了一首诗,“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对于探月工程,栾恩杰有着很深的感情。

2004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他清楚地记得工程被批复的那一天,正好是猴年的大年初二,当晚,他用自己最惯用的情感表达方式,记下了那一瞬间的兴奋与感慨,他写下了一首诗,“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这一年,已64岁的栾恩杰又多了一个头衔———探月工程总指挥。

这一年,栾恩杰请来了一批各个领域资深的老科学家,组建了一个近万人的庞大工作团队,在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嫦娥工程”的三个大步走。“2004年是开局年,2005年是攻坚年,2006年是建造年,在航天史上,仅用三年,就拿出卫星而且是新星,确确实实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栾恩杰说。

2005年,他创作的近百首诗词,由宇航出版社结集出版,算是他在业余爱好方面的一个小成就,四弟栾新智曾对哥哥有一个评价,称哥哥是一个耕天的诗人。

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耀眼的灯光下,栾恩杰和建筑大师吴良镛、艺术大师乔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系列英才奖,颁奖词称赞栾恩杰是“我国著名的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这句颁奖词,概括了他一生在航天事业上的两大建树。

主政航天局8年

“随着职务的提升,从技术人员到航天局长,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但我有一条,绝不丢掉脚踏实地的作风,绝不能随着职务的提升就脚不沾地。”

栾恩杰的航天事业,从普通的技术人员起步。

栾恩杰曾说:“在我当航天局局长的时候,赶上中国航天创造的很多第一。我感到,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这样表现高科技的实力和综合科技的发展;没有哪一项事业,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0:24